药品定价大变革!创新药崛起,传统药价大洗牌!
药品定价大变革!创新药崛起,传统药价大洗牌!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关乎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医药产业创新活力及患者用药可及性。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政策体系逐步构建起“市场+政府”双轮驱动的价格管理模式,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与微观机制优化,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概述
近几年,国家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两大核心工具成效显著,通过“以量换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有效压缩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节省医保基金超4400亿元,并将结余资金用于支持创新药研发与罕见病用药保障。
2024年下半年起,药品价格领域重点政策频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均聚焦于完善现有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为创新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引入线上平台“即送价”为比价锚点
2024年,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提出查找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并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即送价”为锚点进行比价,治理不合理高价。《函》同时确定,优先从网络售药平台中销售量大、销售金额高的大型连锁互联网药店(包括线上药店和依托网络平台销售的线下药店)查询当日同城即时配送模式价格,作为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
2025年1月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全国29个省份定点药店医保药品比价小程序查询方式,并明确将持续指导各地加快落实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建设任务,不断提高比价小程序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为零售药店行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购药服务,促进药品零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迎来利好,价格管制相对宽松
2025年2月,《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揩施(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涉及政策支撑、市场机制、目录管理、多元支付等多个维度,其中也明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创新药支付标准和价格管理”。
探索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自评机制
- 自评制度:将定价权利交给企业
-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在上市初期获得与高收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允许企业定价相对较高,但有相应的时间限制。
- 企业自主选择挂网首发受理省份:经济发达、基金充裕省份可能成为热门选择,部分受众特殊的药品在地区选择上也可能有相应的倾向性,但也可能造成地区间差异。
合理确定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
- 定价过程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患者获益、市场竞争等因素:基金承受能力仍是重点考虑因素,价格极高品种可能受影响。
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创新药发展
2025年2月,《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主要包括“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含6小点)、“增进市场公平竞争,引导药品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含4小点)、“鼓励经营主体参与价格形成,发挥全渠道药品价格发现功能”(含3小点)三部分内容。从篇幅即可看出,为创新药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意见》制定的一大主要目的。《意见》同时明确,到2027年,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成熟定型,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 创新药产业投资基金;
- 优化新上市药品首发挂网服务和价格机制;
- 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格局;
- 建立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
- 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 建立药品临床价值和经济性评估制度
增进市场公平竞争,引导药品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 健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形成价格机制;
- 完善挂网药品价格协同机制;
- 协同促进药品保供稳价;
- 提升药品价格治理能力
鼓励经营主体参与价格形成,发挥全渠道药品价格发现功能
- 发挥医疗机构促进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专业作用;
- 提升零售药店药品价格规范性经济性;
- 用好网络药店价格发现功能
本文原文来自药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