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安全岛:普通大众轻松实现心理自我疗愈的良方
构建安全岛:普通大众轻松实现心理自我疗愈的良方
《自我疗愈与心理求助》是心理咨询专家张涛教授的一本让大众实现心理难题自我疗愈的“药方”书籍,向大众首次全方位的披露世界首创的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该书已经出版,立即引发业界关注,产生强烈反响。近日,张涛教授来到济南,就这本新书接受专访。张涛教授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与心理咨询规律研究,融合了国内最新的心理学前沿成果与临床应用,通过辩证分析人生发展历程,有效应对三大心理成长问题——解决社会心理发展危机、突破个人心理成长茧房、完成心理发展自我实现。实现从自为地生活向自觉地生活转变,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学应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实社会中,由于生活追求的多样化,自尊与自卑转换越来越随境变化,人们很容易陷入心理纠结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获得更惬意的生活成为更多人们的选择。在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往往被众多的心理疗法所困扰,有时难以决择求助的心理咨询师。在选择纠结中失去了最佳干预时机,最终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事业发展。
心理学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很神秘,但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却很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意思是说,连鸟都要寻找朋友和知音,何况人呢?张涛教授说:“从营销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从教育心理学到心理治疗学,心理影响技术已进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拨开心灵上的迷雾,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做出倾向性的决定。心理学就像其他事物一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张教授曾在部队医院从事医疗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工作中他发现,心理求助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很多心理求助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是医院管理依据的是工作秩序,医生是按照工作时间展开医疗工作,求助者心理求助需求产生往往是在工作时间以外产生的,心理热线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医患双方时间冲突问题。疫苗式的心理应激防护技术可以解决求助者的院前需求,预防性的心理服务能够更有效的覆盖来访者的需要,同时不对医疗管理制度造成明显冲击。也就是在那时,张教授就萌生了创作一本心理自我疗愈书籍的想法:“心理咨询时间和情境的限制让我感觉如果能有一本书,可以在心理困扰时读一读,无论是转移焦点,还是平复心境都是有益的。”
首创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
军营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让张涛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咨询治疗实践经验。长期的心理工作实践让他感到现有心理咨询技术的局限性,一些来访者在情感纠结最严重的时候,毫无应对措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在内心纠结的焦急等待中,自动化思维和非理性信念轮番创伤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导致激情行为的发生发展,容易造成严重行为后果。因此,研发一项心理应激防护技术,创新一种新的咨询服务模式,成为社会形势发展所需。
“人的意识空像宇宙一样浩瀚无垠,在发生心理创伤应激时,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自己孤立于眼前的意识空间。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类似情境是海岛,除了自己站立的海岛以外,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们容易产生自我渺小的感觉。岛是一层层的环形结构,由边缘向中心逐步升高,人的心理防护也是从边缘到中心的,团状信念群互为依托。海岛在茫茫大海中,人的意识在浩瀚的心理空间中。”张涛讲到,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让他强烈的感觉到心理防护与海岛现实情境是如此的相似,于是“安全岛”这个名称应运而生。
但心理技术研发属于软科科学范畴,与硬科学的研发有本质的区别。张教授告诉笔者:“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化为人们感知,常因习以为常而不觉其变。尤其是心理咨询的从业者,往往将心理服务中的问题归咎为来访者讳疾忌医,很少考虑进行自身的改变,以适应新的心理求助需求。”研发“安全岛”应激防护技术,张教授有他独有的优势,他从事心理科研还是比较早的,那时大家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不太了解,早期临床实验的践行者以他和他的心理服务团队为主,应用了10万多例,取得了非常好的心理应激防护效果。
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成熟后,张涛转业离开了部队,成立了心华瑞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了一大批富有这方面经验的战友一起做心理应激防护服务,开始了大规模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商业应用。在防护技术商用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各种成熟心理疗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心理应激防护技术还不完善的初期,国外不少成熟的心理疗法抢身挤入我国市场。但我国的国情和大众生活与国外有本质的区别,个人主义至上和推崇集体主义理念决定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倾向,国外成熟的心理疗法并不适应中国文化背景,应用范围受到明显的影响。由于成熟心理疗法应用场景影响的限制,很难被应用到团体心理服务中,张涛和他的团队首创的心理“安全岛”应激防护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为军队、武警、学校和央企所接受,先后完成了10万多人的心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张涛虽队出国维和期间应用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对维和官兵进行心理应激防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8个月的国外维和任务,他的“安全岛”防护技术解决了维和官兵的职业倦怠和创伤应激问题,经历数次军事威胁心理创伤考验,未发生群体的明显的创伤应激综合征(ASD)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军事作战与工作效能始终保持高水平状态,个人融入社会的能力没有损害,自我评价较高、环境适应能力满意。回国后随访维和官兵,心理风险均保持在健康水平。
让解决心理问题让治疗感冒一样简单
张涛有着三十多年的从医经历。他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医生,然后才是一名心理咨询专家。
医生的视角让他觉得心理困扰的确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决定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人们只有为了解决难以自洽的心理冲突,才求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他看来,心理咨询更像是小康阶段的需求。虽然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如果要拿出大块时间和高昂的费用,做长程的心理咨询还是有些困难,更多的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调适。作为医生,他觉得自我疗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心理知识的缺乏,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自我疗愈的能力。
此时,张涛和他的团队首创的心理“安全岛”应激防护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且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心理应激“安全岛”防护技术大规模应用过程中,他们发现咨询师的帮助难以覆盖大多数的心理应激场景,人们更多时候需要独自面对心理创伤情境。针对不同情境和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来访者,作为心理应激防护理念倡导者,下决心撰写出版了《自我疗愈与心理求助》这本书,每段文字都配有图片,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
心理“安全岛”应激防护技术和《自我疗愈与心理求助》,两个产品结合在一起,心理问题“预防”十“自我疗愈”就像治疗感冒一样解决心理问题。仔细阅读这本《自我疗愈与心理求助》,我们会发现这本书从医生和心理专家的独特角度展示了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与心理咨询规律。向普通人揭示了自我疗愈的方法、策略与路径,提供了解决自身心理成长困惑的心理常识,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读了这本书,将不仅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刻的理解,还会获得心理状态与人生发展之间关联的经验与体验。通过辩证分析人生发展历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构想未来人生发展目标,从而加速自我心理成长。新书发布会上,权威心理专家称:无论是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普通人,还是寻求新知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自我疗愈与心理求助》都是一本可供参考的心理科普书籍。尤其是对广大的中小学生而言,没有了医院的情境氛围,没有医生的暗示性影响,更有利于中小学生自我心理探索,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我们的愿望,就是让普通百姓面对各种心理难题时,也能像治疗感冒一样简单,人人都能自我实现。”访谈接近尾声,这位部队转业的心理教授满脸自信。窗外,早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射着张涛红光满面的脸庞,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