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树形DP详解:从基础概念到经典例题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树形DP详解:从基础概念到经典例题解析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NiNg_1_234/article/details/143442136

一、引言

树形动态规划(Tree DP)是动态规划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专门用于解决与树结构相关的问题。树形DP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树的分形结构,递归地定义和解决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树形DP的基本概念、经典例题以及实际应用。

二、树形DP基础

1、树的定义与特性

在图论中,树被定义为一个连通且无圈的图。树的分形结构意味着树的每个子树也是一棵完整的树,这使得树形DP天然适合递归求解。树的这种结构允许我们从底部向上进行问题求解,即先求解子问题,再合并子问题的解来求解更高层次的问题。

2、树形DP的基本思想

树形动态规划(Tree DP)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树的结构特性来分解问题,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解决子问题,最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以得到原问题的解。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分而治之”,即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递归求解小问题,再将小问题的解合并以解决大问题。以下是树形DP的几个关键点:

2.1、分而治之

树形DP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更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通常对应于树的子树。通过递归地求解每个子树的问题,我们可以逐步构建出原问题的解。

2.2、后序遍历

树形DP的求解过程类似于树的后序遍历。在后序遍历中,我们先访问左子树,然后是右子树,最后是根节点。在树形DP中,我们先递归地求解所有子树的问题,然后合并这些子问题的解来求解根节点的问题。

2.3、状态定义

在树形DP中,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状态来表示子问题的解。这个状态通常包含了子树的所有信息,例如子树的大小、子树的和、子树中的最大或最小值等。状态的定义取决于具体问题的需求。

2.4、状态转移

状态转移是树形DP中的核心步骤,它描述了如何根据子问题的解来求解当前问题的解。状态转移方程通常涉及到对子树状态的合并和处理,以及对当前节点的处理。

2.5、代码示例:子树大小

以下是一个计算以每个节点为根的子树大小的代码示例:

void dfs(int u) {
    if (u是叶子) {
        f[u] = 1; // 叶子节点的子树大小为1
        return;
    }
    int size = 0; // 用于累计子树大小
    for (int v : e[u]) {
        dfs(v);
        size += f[v]; // 累加子树大小
    }
    f[u] = size + 1; // 子树大小包括当前节点
}

在这个示例中,f[u]表示以节点u为根的子树大小。我们首先检查节点u是否为叶子节点,如果是,则其子树大小为1。如果不是叶子节点,我们递归地计算每个子节点的子树大小,并将它们累加到size变量中。最后,我们将size加上当前节点1,得到以节点u为根的子树大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高效地利用子问题的解来构建原问题的解,这是树形DP的基本思想。

三、经典例题解析

1、树的平衡点

平衡点是指删除树中的某个节点后,使得剩下的连通块中最大的连通块大小最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子树大小来找到平衡点。

1.1、代码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in {
    static final int N = 100010; // 假设N是图的最大节点数
    static List<Integer>[] e = new ArrayList[N];
    static int ans, idx, f[] = new int[N];
    static int n = 10; // 节点总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初始化邻接表
        for (int i = 0; i < N; i++) {
            e[i] = new ArrayList<>();
        }
        // 示例调用
        int root = 1; // 假设1是树的根节点
        int fa = 0; // 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dfs(root, fa);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 + ans + ", 节点: " + idx);
    }

    static void dfs(int u, int fa) {
        f[u] = 1;
        int mx = 0;
        for (int v : e[u]) {
            if (v == fa) continue;
            dfs(v, u);
            f[u] += f[v];
            mx = Math.max(mx, f[v]);
        }
        mx = Math.max(mx, n - f[u]);
        if (ans < mx) {
            ans = mx;
            idx = u;
        }
    }
}

2、没有上司的舞会(树的最大独立集)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树的最大权值独立集,即没有直接上司和下属关系的节点集合。

2.1、代码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static final int N = 10000 + 10;
    static ArrayList<Integer>[] tr = new ArrayList[N];
    static int[][] f = new int[N][2];
    static int[] v = new int[N];
    static int[] Happy = new int[N];
    static int 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 初始化邻接表
        for (int i = 0; i < N; i++) {
            tr[i] = new ArrayList<>();
        }
        n = scanner.nextInt();
        for (int i = 1; i <= n; ++i) {
            Happy[i] = scanner.nextInt();
        }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x = scanner.nextInt();
            int y = scanner.nextInt();
            tr[y].add(x);
        }
        int root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v[i] == 0) {
                root = i;
                break;
            }
        }
        dfs(root);
        System.out.println(Math.max(f[root][0], f[root][1]));
    }

    static void dfs(int u) {
        f[u][0] = 0;
        f[u][1] = Happy[u];
        for (int v : tr[u]) {
            dfs(v);
            f[u][0] += Math.max(f[v][0], f[v][1]);
            f[u][1] += f[v][0];
        }
    }
}

四、总结

树形DP是一种强大的算法工具,它通过利用树的结构特性来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通过本文的介绍和代码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树形DP在解决树相关问题时的效率和优雅。掌握树形DP不仅能够提升算法设计能力,还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