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证”,20分钟!
“四证”,20分钟!
安徽省蚌埠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一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四证齐发”政策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将原本需要两三个月的审批时间缩短至20分钟;二是诉讼费电子票据改革,实现“线上缴费+诉讼费电子票据”一网通办。
拿地即开工,二十分钟拿“四证”!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跨度时间长,是企业开展项目建设中最头疼的环节之一。6月7日,安徽芯融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智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当天两家企业都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以下简称“四证”),顺利实现拿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成为蚌埠市首批实现“四证齐发”的项目。两家企业都已于当日完成奠基仪式,刷新了我市工业企业开工时间最短的新纪录。
“当天上午一口气就拿了四本证,几个窗口下来,二十多分钟,真是‘神速’。”安徽智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植文感慨地说,政府部门为企业办证一路“开绿灯”,实现了拿地即开工,着实为企业发展解决了不少麻烦,也让企业的建设周期大大缩短。
据了解,企业要达到开工条件,必须要办齐“四证”,缺一不可。加之工业企业以生产为主,对项目的基本建设流程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需要到哪些部门办理哪些事项,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工之前,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手续。
“以前办完这些证至少要两三个月,费时费力不说,可能还会影响进度。”郑植文告诉记者,现在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精简程序以后,企业提前备齐相关资料,在网上提交申请,经过部门审核过关以后,直接去拿“四证”。这对于企业来说,节约了时间成本,加快了开工速度,更增强了在蚌埠发展的信心。
为助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优化营商环境,去年年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住建、发改和招商中心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蚌埠市带方案出让工业类项目“四证齐发”操作指引(试行)》,实行重点工业项目“交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今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项目招商谈判过程中就提前介入项目选址、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在土地出让公告过程中,龙子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反复就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与企业进行沟通,在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指导企业优化布局、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以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帮助企业降低拿地成本。
在审批环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工作方式,并联开展审批环节,改变以往办证时串联办理的模式,在土地出让公告期间,会同住建部门以容缺方式同步完成开展各项审批工作。待企业完成各项税费缴纳后,第一时间办结各项审批事项。
为了方便企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搭建文件共享平台,将之前办理“四证”需要的土地出让合同、立项文件、宗地面积计算图等资料通过网络实现内部共享、外部互联,避免了企业反复提供材料,打破内外部“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多跑路”实现“企业少跑腿”。
多部门的联动,实现办事流程再精简、服务效能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四证齐发”以扎实的工作举措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满意度。
诉讼费电子票据全面上线
两个月来电子开票16590份
市民告别跑腿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对于到法院打官司的市民来说,为了一张诉讼费发票“跑趟儿”的麻烦,现在已经不再有了。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我市积极推进诉讼费电子票据改革,全面上线诉讼费财政电子票据,成功实现诉讼费缴费、出票“一网通办”,助力提升司法保障信息化水平。自4月1日起,全市诉讼费电子票据开具16590份,涉及金额4319.2万元。
由于诉讼费是以预收方式向当事人收取,标准复杂,相应的退费种类和标准不一,且发生退费的概率大,由此产生的业务量也十分庞大。推行诉讼费财政电子票据前,诉讼费票据使用纸质票据,案件当事人为了获取诉讼费纸质票据,需要到法院现场领取,这种方式给当事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已无法满足当前进入“掌上时代”的司法新需求。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掌上时代”、“线上办理”的要求,蚌埠市两级法院自4月1日起全面上线诉讼费财政电子票据,实现了“线上缴费+诉讼费电子票据”一网通办。
从立案到缴费、开票,便捷高效的“自动出票”实现了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票据,缴款人缴款后即可上网下载打印,不需要现场换取票据,节省了往返和排队时间,提高了司法服务效率。电子票据作为数据电文凭证,还实现了票据线上保管、随查随看、可随时重复打印,避免了纸质票据易丢失易损坏的风险,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此外,电子票据、掌上缴费还将退费环节前置,改变了以往先结算、后退费的模式,做到不退费、不结算,确保每笔退费全额及时到位,切实维护了缴款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