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是保护心脏、防痴呆的必需元素,常吃4类食物就能补
镁是保护心脏、防痴呆的必需元素,常吃4类食物就能补
在关注营养补充时,人们往往聚焦于铁、钙和维生素D,却常常忽视了另一种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矿物质——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镁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那么,体内镁含量不足是否真的会增加患癌风险?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补充镁元素呢?
被低估的“镁元素”,究竟有多重要?
镁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营养。普通人体内约有25g的镁元素存在,这些镁元素有50~60%分布在骨骼内,其余的大部分分布在软组织里,血液内的含量不到1%。不要小看这25g的镁元素,它是300多种酶系统的辅助因子,对身体的各种生化反应、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蛋白质合成、肌肉神经功能正常维持以及血压、血糖调控等。
身体摄入镁元素主要通过食物,在年龄增加后胃肠道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镁元素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更加需要注意,缺镁容易引起以下问题:
抗癌能力差:研究表明,给患癌小鼠喂食缺镁饮食会让癌细胞扩散更快,而补充镁离子饮食后,小鼠的免疫力会明显加强。镁离子会与T细胞表面蛋白LFA-1结合,增加T细胞免疫能力,可有效抵抗癌细胞。研究还发现,免疫疗法对于血液内镁元素不足的患者效果较差。
增加心血管病风险:镁对于维持心脏健康和功能也有积极意义,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以及减少心脏负担等作用。当体内镁元素不足时,容易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严重的还会导致动脉痉挛,诱发心脏骤停、猝死发生。
增加骨质疏松风险:身体吸收钙质离不开镁的参与,它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体内镁元素不足时,即便是补充充足的钙,身体也难以吸收,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诱发代谢性疾病:体内镁元素不足会让血浆脂质谱成分发生改变,有研究发现,通过补充镁元素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还能对降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好处。
影响神经系统功能:镁元素可减少脑内的炎症反应,让神经元损伤、死亡减少,对预防脑萎缩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有好处。且可以增加脑内的伽马氨基丁酸、多巴胺以及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睡眠,对认知功能改善以及减少痴呆发生均有好处。
5个迹象,说明你的身体有点“镁”中不足
当体内镁元素不足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表现,这几个很多见:
难以入睡:镁元素充足可提高脑内伽马氨基丁酸水平,该物质可促进放松和睡眠,对缓解睡眠障碍有好处。体内镁元素不足时会导致伽马氨基丁酸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入睡困难。
偏头痛:研究表明,镁对降低偏头疼发生以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系,因镁元素可调节激素以及松弛肌肉。
心律不齐:镁可调节多种心脏离子通道,且可通过延迟整流调节外向钾电流,体内镁元素不足时会增加心律失常易感性。
眼皮跳:体内镁不足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眼皮跳,因镁可调节肌肉运动,含量不足时会导致肌肉发生异常的痉挛、抽搐。
皮肤问题:镁是天然的保湿因子之一,体内镁元素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现痤疮等炎症反应。
80%的国人摄“镁”不足,这4种食物可适当多吃
研究表明,我国居民近30年来镁元素摄入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现阶段有6成左右面临没摄入不足的问题。据研究显示,高达80%的国人存在镁摄入不足的问题,想要改善该问题,需要从饮食上着手改善,这几种食物可适当多吃:
绿色蔬菜:如咸菜、菠菜、芹菜叶等,100g苋菜内约有119mg的镁元素,属于高镁食物,日常可适当多吃。
豆类与豆制品:如黑豆、黄豆、鹰嘴豆等,黑豆内的镁元素含量在243mg/100g左右、鹰嘴豆也有210mg*100mg左右。
全谷物:如燕麦、小米、糙米等全谷物,内里富含膳食纤维和镁元素,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健康,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选择全谷物食品作为主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镁元素。
坚果与种子:如杏仁、腰果、核桃等食物,它们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每日建议摄入一小把,以原味的为主。
镁对于健康而言非常重要,如此一定要多关注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同时日常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镁元素的食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