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龙血竭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龙血竭形成机制
龙血竭(Resina Draconis)是一种珍稀名贵的进口南药,被誉为“活血圣药”。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的孙惠芳、张忠廉等人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剑叶龙血树在人工伤害诱导下龙血竭形成的转录组学过程,为龙血竭形成机制研究和人工诱导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龙血竭(Resina Draconis),珍稀名贵进口南药,有“活血圣药”之称,我国药品标准规定其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 Lour.) S.C.Chen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等症状。
龙血竭在传入我国之前,其在国际上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古阿拉伯时期,其最初记载于公元前78-77年希腊学者Dioscorides所著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中。相传,古时候,巨龙与大象交战时,巨龙因受伤血洒大地,后来从土壤中生长出奇特的龙血树,该树在受到损伤时会流出深红色的像血浆一样的粘液,据传这些粘液是巨龙的血液,龙血树便因此得名。
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剑叶龙血树自人工伤害诱导之时起,浅黄色树脂首先在维管束中形成,随着诱导时间的推移,维管束中的树脂含量不断增多,且树脂在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也不断形成;此外,所形成树脂由最初的浅黄色逐步转为深红色,最终形成红色含脂木材。
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剑叶龙血树在伤害诱导后,与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调控基因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作者提出“龙血竭的形成是剑叶龙血树防御方式的短暂性调整”的初步推论,该推论是否成立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此外,该论文还初步筛选出多个与龙血竭形成相关的关键调控酶基因及转录因子,为龙血竭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龙血竭高效人工诱导的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