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痄腮?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全解析
什么是痄腮?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全解析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可能感染。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痄腮的病原体特征、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痄腮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它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微小液滴,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
一旦被感染,病毒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在此过程中,病毒特别倾向于攻击含有丰富淋巴组织的腺体,尤其是腮腺,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唾液腺、睾丸、卵巢、胰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
痄腮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大约14至25天开始显现,平均潜伏期约为16至18天。初期症状可能包括轻微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常见感冒混淆。
然而,随着病情发展,最典型的特征是腮腺肿胀逐渐显现。腮腺肿胀通常从一侧开始,数小时至一两天后另一侧也可能出现肿胀,导致面部显著膨胀,尤其是在下颌角与耳垂之间区域最为明显。肿胀部位触之有压痛感,并且咀嚼或吞咽食物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唾液分泌刺激了已经发炎的腺体组织。
除了腮腺肿胀之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更广泛的并发症,男性青少年尤其需要注意睾丸炎的发生,这通常是单侧受累,表现为睾丸剧烈疼痛、肿胀以及伴随发热等症状。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长期损害,但在极少数病例中可能导致不育。
如何预防痄腮
接种疫苗: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儿童应在推荐年龄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加强免疫。确保接种覆盖率高可以有效降低痄腮的传播风险。
避免接触患者:痄腮具有高度传染性,特别是在发病初期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期间,尽量避免与已知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共用餐具和个人用品,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后以及准备食物之前,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