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感冒:区分风寒风热
中医治疗感冒:区分风寒风热
在汉代《伤寒论》中,“太阳病,头疼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为感冒风寒轻重的治疗做了示范。而隋代《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指出了风热病邪引起的感冒。风寒和风热两者差别很大,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要分清才能准确对症下药。
如何分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风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
其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风热: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其症状为:微恶寒、发热重、有汗、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喉咙痛,痰常为黄色,身热口渴心燥。
中药治疗感冒
风寒: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桑拿、用热水泡脚、喝姜糖水、喝姜粥。
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适应症: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正柴胡饮颗粒: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适应症: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九味羌活颗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适应症: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疲倦。
风热: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使其降火例如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等
银翘解毒片: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适用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桑菊银翘散: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母、蝉蜕、牛蒡子、苦杏仁、僵蚕、荆芥、薄荷、淡豆豉、桔梗、淡竹叶、芦根、滑石、绿豆、甘草。
适用症: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白石清热颗粒:葛根、薄荷、蝉蜕、白茅根、红花、生石膏、板蓝根、北豆根、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芦根
适用症: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表邪尚在;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红肿痛。
感冒适用的按摩穴位:
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发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本穴具有调节全身阳气、扶正祛邪、解表退热、通阳截疟的作用。
迎香穴: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具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祛风止痒、理气止痛的作用,是临床治疗鼻塞、流涕等鼻疾诸症之常用穴。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两侧的凹陷处,与耳垂齐平。具有平肝息风、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官窍之功效,是治疗风证之要穴。
木星中医提醒你:感冒很常见,特别是现在天气炎热,整日吃着雪糕、满身大汗就进空调房,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感冒,平日多注重保养,可以开点中药配方、配合按摩穴位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