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预防登革热 从你我做起 ——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创作时间:
2025-03-23 10:32: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预防登革热 从你我做起 ——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82834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白纹伊蚊已进入活跃期,发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加大。登革热不仅会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良好。那到底什么是登革热呢?让汕尾疾控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登革热?

伊蚊
(登革热传播者)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属于乙类传染病。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登革热的传播源及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期,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的症状

  • :登革热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高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通常持续3~7天可降至正常。
  • :感到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与骨关节痛,全身乏力。
  • :可能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 其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粘膜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衄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何预防登革热?

  1. 尽量不去或少去登革热流行区域旅游,尽可能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
  2. 避免在伊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和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蚊虫孳生地以及经常性灭蚊行动,降低蚊媒密度。
  4. 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5. 家中建议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等装备,科学使用质量合格的杀虫喷雾剂灭蚊。
  6. 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相关外出史告知医生。

点击触发动画
一大波蚊子来袭,
我们来听听省疾控专家怎么说?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