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胆囊息肉的真相:从发现到处理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胆囊息肉的真相:从发现到处理的全面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4/05/gallbladder-polyps-240527.html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有小部分可能会发展成胆囊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胆囊息肉的成因、分类、危险因素以及处理建议。

什么是胆囊息肉?

息肉是种异常的组织增生,胆囊是个空腔器官,内缘属于黏膜,若黏膜异常地增生,黏膜增生后有时会出现一团隆起,有的是更明显会有个“大头+细脖”的模样,垂在那裡晃啊晃的,这就是被稱為息肉的部分。

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

根据统合分析,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约为5%上下,诊断的平均年龄为49岁,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记得,胆囊息肉与胆结石是不一样的疾病。容易罹患胆结石的几个危险因子记忆口诀是“F4”,包含Fat(胖胖的),Forty(40岁),Fertile(未停经的),Female(女性);然而,这几个因子却不是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目前较确认为胆囊息肉危险因子的,是B肝带原者较容易有胆囊息肉。(而我们更在意的,是会从胆囊息肉变成胆囊癌的危险因子。请继续看下去。)

胆囊息肉的重要性

罹患胆囊息肉的患者,很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只有少數時候才會出現右上腹痛、脹氣感等症狀。由於幾乎不會因為膽囊息肉而感到不舒服,此病通常是意外被發現的。

那麼,既然這個病不會造成我們不適,常常是影像檢查後的意外發現,聽起來膽囊息肉並不嚴重,為什麼還要特別討論這個疾病呢?

因為膽囊息肉有可能會進展成膽囊癌,而因為膽囊癌症狀並不明顯,一般發現膽囊癌的時候,常常已經是無法治療的時候。所以,為了避免進展到無法治療的膽囊癌,早期確認膽囊息肉就是有必要的。

膽囊息肉的分類

所以,當腹部超音波看到膽囊息肉的時候,其病理結果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發炎後的結果,或是有可能變成惡性的。幸好,只有少部分的膽囊息肉進展到膽囊癌。以下我們就分成假性息肉、發炎息肉、和真性息肉三個部分來討論:

  • 假性息肉

假性息肉也被稱為膽固醇息肉,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因為膽固醇沉積」而引起的「膽固醇息肉」,並不是真正地黏膜增生,所以被稱為「假性息肉」。膽固醇息肉是最常見的膽囊息肉,這些膽固醇沉積物通常是散在性的分布,但也可能只有一、兩顆,幾乎都小於一公分。

  • 發炎息肉

當膽囊沒有適時地排出膽汁,導致膽汁滯留於膽囊內造成慢性膽囊炎,患者會於吃飯後感到右上腹疼痛,一種膽囊收縮痙攣導致的疼痛感。慢性發炎久了,使得膽囊裡出現肉芽和纖維組織,這就是發炎息肉。通常發炎息肉也是一公分以下的大小。

  • 真性息肉

真性息肉通常界在0.5到2公分之間,通常是單一顆,可能與慢性膽囊炎和膽結石有關。雖然真性息肉較少見,但若大於1公分之後,比較有可能變成惡性的,需要先移除膽囊

與膽囊癌相關的危險因子

患者通常是在做電腦斷層檢查或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了膽囊息肉。而我們最需要區辨的,是這些息肉是否代表著膽囊癌的可能。有時光用影像很難告訴我們究竟這個多出來的小東西是不是癌症,但假使在影像上不僅有膽囊息肉,還有膽囊壁變厚,膽囊息肉大於1.5公分,以及患者患有糖尿病、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或本身年紀較大,都需要懷疑是否有膽囊癌的可能。

面對膽囊息肉

如果膽囊息肉還小於一公分,且患者不具有其他危險特徵,通常並不會特別做處理,大約先每六個月做一次超音波追蹤,之後視狀況,決定是否改成一年追蹤一次就好。如果膽囊息肉持續長大,像是每一次追蹤發現息肉長了2至3毫米以上的話,就要考慮手術移除膽囊。若膽囊息肉大於一公分的時候,也是建議手術移除膽囊。

由於許多息肉是膽固醇息肉,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是第一步。平常記得多吃全榖類、蔬菜、豆子、魚類、及低脂奶類,少吃甜食、喝糖飲、或紅肉,同時也要透過運動或藥物降低膽固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