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小儿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热性惊厥(FC)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本文通过对比单纯性热性惊厥(SFC)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FC)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探讨了两种类型热性惊厥对儿童脑损伤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因热性惊厥入院治疗的81例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性质分为SFC组(43例)和CFC组(3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数字脑电图仪对所有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检查在惊厥发作一周后进行,采用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记录患儿睡眠和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活动。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体温、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以及脑电图表现。脑电图结果分为正常、临界和异常三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比较
CFC组患儿的体温(37.96±0.35)℃低于SFC组(39.12±0.43)℃,但发作次数(2.58±0.57次)和发作时间(10.75±0.72min)均高于SFC组(0.83±0.46次和3.68±0.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脑电图检查比较
CFC组患儿的异常脑电图比例为26.3%,临界脑电图比例为34.2%,均高于SFC组的11.6%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大脑和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中。研究发现,CFC组患儿的脑损伤程度较SFC组更严重,这可能与体温、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有关。SFC组患儿体温较高,而CFC组患儿体温较低,提示低温惊厥可能对大脑造成更大危害。随着惊厥发作次数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患儿脑损伤加重,脑电图异常率升高。因此,对于多次出现脑电图异常的患儿,临床需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惊厥再次发作,定期观察脑电图变化,以降低癫痫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