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森机枪:百年轻机枪的传奇历程
马德森机枪:百年轻机枪的传奇历程
马德森轻机枪是由尤利乌斯·A·拉斯穆森和西奥多·肖博设计并提议由丹麦战争部长维尔赫姆·赫尔曼·奥卢夫·马德森采用的。它于1902年被丹麦皇家陆军采纳,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真正轻机枪。马德森能够以12种口径将其销售给超过34个国家。该枪在超过100年的时间里被广泛使用,并在2010年代仍以有限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使用。马德森由马德森公司(Compagnie Madsen A/S)生产,后来更名为丹麦回旋步枪公司(Dansk Rekyl Riffel Syndikat A/S),最终成为丹麦工业联合公司(Dansk Industri Syndikat A/S)。
基本信息
- 类型:轻机枪
- 产地:丹麦
- 服役时间:1902年至今
- 参战记录:日俄战争、班巴塔叛乱、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墨西哥革命、芬兰内战、军阀混战、利比亚战争、宪法革命、查科战争、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尼西亚国家革命、葡萄牙殖民战争、足球战争、红色指挥官冲突、俄乌战争
设计与生产历史
- 设计师:尤利乌斯·A·拉斯穆森、西奥多·肖博
- 设计时间:1896年至1902年
- 制造商:丹麦回旋步枪公司(Dansk Rekyl Riffel Syndikat A/S)
- 生产时间:1902年至1955年
规格参数
- 质量:9.07 kg(20.00 lb)
- 长度:1,143 mm(45.0 in)
- 枪管长度:584 mm(23.0 in)
- 子弹口径:8×58mmR丹麦克拉格、7×57mm毛瑟、6.5×55mm、6.5×53mmR、6.5×52mm卡尔卡诺、7.92×57mm毛瑟、7.65×53mm阿根廷、7.62×54mmR、8×50mmR勒贝尔、8×50mmR曼利歇尔、Patrone 88、.303英国、.30-06、7.62×51mm北约
- 动作机制:混合后坐操作
- 射速:450发/分钟
- 初速:870 m/s(2,854 ft/s)(6.5×55mm)
- 供弹系统:25、30和40发可拆卸箱式弹匣
- 瞄准器:后V型缺口和前准星
设计细节
马德森的操作循环设计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其前身是丹麦自装步枪M.1888(Forsøgsrekylgevær,意为“试验后坐步枪”)。1883年,维尔赫姆·赫尔曼·奥卢夫·马德森(丹麦炮兵军官)和武器技术员亚历山大·比亚尔诺夫(Rustmester Alexander Bjarnov)开始研发一种后坐操作的自装步枪;马德森提出了构想,而拉斯穆森则负责制造实际武器。该步枪使用一种不可拆卸的夹子,通过重力将子弹供给到机件中;当枪械不使用时,可以将夹子折叠以覆盖开口。步枪使用的是8×58RD子弹,最初是黑火药版,后来推出了更强的无烟火药版本。该设计并不成功。1896年改进后的设计为步枪配备了一个封闭但仍然是重力供弹的弹匣。这一版本生产了大约50至60支步枪,但仅发给丹麦海军供沿海防御部队使用。
投资者于1898年成立了丹麦步枪联合公司(Dansk Riffel Syndikat,简称DRS),以商业化该步枪,并以未来生产的特许权使用费为交换,从马德森和拉斯穆森手中购买了专利权。此时,马德森已离开项目,担任丹麦的战争部长。1899年,少尉延斯·肖博(Lieutenant Jens Schouboe)成为DRS的经理,并且许多后来的专利以他的名字命名。因此,马德森步枪有时也被称为肖博步枪。1901年,他申请了马德森机枪的设计专利。原始的马德森机枪使用黑火药子弹,容易导致机件卡壳。然而,当设计使用6.5毫米无烟火药子弹时,效果很好。
马德森机枪具有相当复杂和独特的操作循环。该机枪使用混合后坐操作锁定系统,配有一个铰链式枪栓,其结构仿照杠杆式佩博迪·马丁尼(Peabody Martini)闭锁。后坐操作分为短后坐和长后坐。开火后,初始后坐冲击力使枪管、枪管延伸部和枪栓向后移动。枪栓右侧的一个销钉在固定在机匣右侧的操作凸轮板的槽中向后移动。经过12.7毫米(0.5英寸)的移动后,枪栓被卡位向上移动,脱离炮膛(这是后坐系统的“短”部分)。枪管和枪管延伸部继续向后移动,超过子弹壳和弹头的总长度(这是后坐系统的长部分,负责该武器的低射速)。
炮膛暴露后,安装在枪管下方的奇特杠杆式提壳/抛壳器向后转动,提取空壳并通过机匣底部抛出。然后,枪栓的操作凸轮强迫枪栓面向下转动,使枪栓左侧的弹药供给槽与炮膛对齐。当枪栓和枪管向前返回时,安装在枪管延伸部上的弹药推进杠杆向前转动,装填新的子弹。
操作使用
一战前及一战期间
马德森机枪被认为生产成本较高,但以其可靠性而闻名。在一战前后,三十四个国家以十二种不同的口径购买了该枪。它们被用于墨西哥革命的各方。
在英国,雷克塞尔军火公司(Rexer Arms Company)于1905年未经许可生产马德森机枪。这些枪被称为雷克塞尔或DDRS,并出口到全球。
俄罗斯帝国陆军在日俄战争期间购买了1,250支马德森机枪用于骑兵部队。俄罗斯帝国空军还使用马德森机枪装备其莫兰-索利尼尔G型和莫兰-索利尼尔L型单翼飞机,由于其开放式枪栓的射击循环使得通过螺旋桨射击困难,因此马德森的枪托必须安装在螺旋桨上方。德国陆军于1914年使用7.92毫米口径的马德森机枪,装备步兵连、山地部队,后来还装备突击队。
中国在1913年前后获得了大约150支马德森机枪,并于1909年在广东兵工厂开始生产本国的仿制品。
战间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使用马德森机枪的作战部队包括在俄罗斯与布尔什维克作战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军阀时代,马德森机枪也在中国服役。到1935年,中国大约获得了300支马德森机枪,其中不到100支被用于马尔默飞机工业、意大利SIAI和卡普罗尼飞机。
巴拉圭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购买了马德森机枪,因为该国在为与玻利维亚就对格兰查科地区的共同声索而静悄悄地准备战争。在查科战争(1932-1935)中,它在巴拉圭军队中服役。战争开始时,巴拉圭手中大约有400支马德森机枪,并在战争期间又购买了更多。玻利维亚在冲突中也使用了与巴拉圭相同口径(7.65×53毫米毛瑟)的马德森机枪。
阿根廷军队在查科战争期间保护与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边界的中立地带,至少在1933年参与了一次使用马德森机枪的战斗,地点是在皮尔科马约河南岸,与一支由叛逃者指挥的马卡部落成员交战,后者曾在阿根廷境内劫掠一处农场,并杀害了几名居民。
巴西在战争前首次获得了马德森机枪。1930年代末,巴西从意大利获得了约23辆CV-35坦克,绝大多数车辆都配备了双联装7毫米马德森机枪。1943年,巴西军队计划在拉米纳桑国家金属工厂生产自己的马德森机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中国,到1940年3月,已经订购了3300支马德森机枪,以用于第二次中日战争。
在1940年4月至6月,马德森机枪仍作为挪威军队的标准轻机枪使用。在挪威战役中,有3500支6.5×55毫米Krag口径的M/22机枪用于挪威的防御。到1940年,每个挪威步兵小队配备了一支马德森机枪,之前挪威人将马德森机枪分组在独立的机枪小队中。每个挪威步兵营标准配备36支马德森机枪,此外还有9支M/29重机枪。然而,许多挪威士兵对马德森并不满意,因为它在发射几发子弹后容易卡壳,因而得到了“处女马德森”(Jomfru Madsen)的绰号。德国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将缴获的马德森机枪用于后备部队,丹麦的生产继续为德国武装部队提供8×58毫米R丹麦Krag口径的机枪,直到1942年。丹麦军队直到1955年才退役最后一支马德森机枪。
在战间期,马德森机枪作为标准装备(6.5毫米)装备了荷兰东印度皇家军队(KNIL),直到1942年向日本投降。在1920年代末,枪管被缩短,使其更轻,并被安装在巴拉特过渡车(Braat Overvalwagen APC)中。日本帝国陆军在荷属东印度战役中缴获了一些马德森机枪,显然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使用过。
战后
爱尔兰总共拥有24支马德森机枪,全部为.303口径。这些机枪装备了爱尔兰军队的兰德斯维克L60轻型坦克、莱兰装甲车、兰德斯维克L180装甲车和道奇装甲车。在1950年代,.30布朗宁机枪逐渐取代了仍在爱尔兰服役的马德森机枪。
葡萄牙殖民战争
马德森机枪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葡萄牙殖民战争中被葡萄牙军队使用。马德森机枪作为临时武器装备在自动机枪车Daimler 4×4 Mod.F/64中,这些装甲车是改装过的戴姆勒丁戈车,增加了炮塔结构。
在巴西的继续使用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军事警察在21世纪仍然使用马德森机枪。虽然一些巴西的马德森机枪是从毒贩手中缴获的,但大多数来自巴西军队;在1930年代,这些机枪在与东北地区的土匪战争(名为cangaceiros的土匪集团)中被广泛使用。这些枪最初是7×57毫米西班牙毛瑟口径,后来改装为7.62毫米北约口径。官方资料显示,巴西军队在1996年退役了马德森机枪。根据报道,计划在2008年开始退役里约热内卢州民警仍在服役的最后几支马德森机枪。到2018年,马德森机枪仍然被警方使用,因其可靠性和令人畏惧的声音而受到青睐。
在乌克兰的可能使用
在2022年至2023年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乌克兰青年组织“Prava Molod”的一名成员被发现持有马德森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