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财务系统越来越普遍,会计从业人员该何去何从!
当AI财务系统越来越普遍,会计从业人员该何去何从!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chat GPT、deep 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的火爆,AI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且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快速应用到各行各业,有的已经相对成熟(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智能翻译软件等),有的行业可能才刚刚起步,也有的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比如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审计与会计行业的核心逻辑。四大审计巨头已通过AI系统实现审计流程自动化,传统账目核对、凭证抽样等基础工作逐渐被算法接管。大量基础性的会计工作,目前已经能实现智能覆盖,复杂的分析判断工作,可能还需要多年的积累。面对这一变革,会计专业学生若仅依赖传统技能,未来10年恐将被技术浪潮淘汰或者薪资待遇明显降低。
技能一:驾驭智能工具的技术整合能力
AI驱动的审计系统虽能替代重复性任务,但其有效运作还需要依赖于人类对技术逻辑的深度理解。证据显示,掌握Python、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及机器学习算法已成为行业硬门槛。例如,某会计师事务所通过RPA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成功从董事会纪要中识别表外融资风险,这一过程需审计师既懂财务逻辑,又能解读算法输出结果。
教育领域已开始响应:一些知名高校开发了Python数据分析课程,将会计案例与编程实践结合,培养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审计线索的能力。学生需熟练运用AI工具完成异常交易检测(如聚类算法)、风险预警(如大语言模型分析)及自动化函证等任务,同时理解技术边界——AI虽能标记异常,但对关联方利益输送等隐蔽风险的判断仍需人类经验。
技能二:超越算法的批判性决策能力
当AI完成80%的数据清洗与模式识别后,人类的核心价值转向战略判断与复杂决策。研究证实,AI在审计中的应用可能因数据偏见导致误判,例如贷款利息计算模型若训练数据失衡,可能系统性低估特定行业风险。此时,会计师需结合行业知识、监管动态及企业治理结构,对AI输出结果进行交叉验证。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通过“AI伦理沙盘推演”,要求学生评估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保护与商业利益的冲突,并设计合规解决方案。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课程则引入“对抗性AI测试”,让学生模拟攻击自家审计模型,从而理解算法的脆弱性。这种训练使学生不仅能使用AI,更能监督与优化AI系统。
AI技术给出的结果,是否真实有效,取决于数据规模和准确性。机器仅仅从逻辑角度给出评估,在政策理解、人文环境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人类的介入,而从业人员也必须对AI的评估过程要熟悉,从而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有效判断。
技能三:伦理治理与风险驾驭能力
AI的广泛应用催生新型职业道德困境。当算法建议客户进行税务规避时,会计师需在合规性与商业利益间权衡;当AI系统因训练数据缺失而歧视小微企业时,从业者必须建立纠偏机制。我们的法律法规和人类行为习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数据反映的情况可能不及时,AI给出的评估与现实产生矛盾,这对从业者的合规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领域正在探索变革: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AI通识课设置“算法正义”模块,通过医疗行业数据偏见案例,引导学生设计审计模型的公平性评估框架。欧洲多所高校则要求会计专业必修“技术社会学”,探讨AI如何重塑权力结构与行业生态。这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守门人”——既能利用AI增效,又能防范技术滥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AI不是取代会计师,而是重塑其角色——从数据记录员升级为商业生态的“价值导航者”。技术能力是入场券,批判思维是护城河,伦理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那些能驾驭AI工具、解析数据背后的商业本质,并在技术浪潮中坚守职业操守的复合型人才,终将成为行业变革的领航者。
教育启示
- 课程需融合数据科学模块,例如SQL数据库管理、Tableau可视化工具等;
- 实践教学中引入真实企业数据集,模拟AI审计系统的部署与调试;
- 强化“技术-业务”双元思维,例如通过Capstone项目解决AI工具误报率过高的实际问题。
- 开设“AI决策解剖学”课程,解析黑箱算法的内在逻辑;
- 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讨论某一企业财报审计中AI误判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争议;
- 培养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包括公司治理、供应链金融等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如果想实现大规模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积累。因为以目前国内的教育资源来看,能实现上面提到的教学方式的高校可以说非常少。这里面涉及数学、计算机、会计、统计、管理、商业等多学科的交融,普通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在现实需求中,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需要这样复杂的会计系统,因此我们的会计从业者也不必太过焦虑,但对AI工具的学习和技术掌握是必须要做的。因为随着Ai技术的积累,各种大模型的建立,基础性工作会大量减少(如凭证录入、发票核对、报表生成、标准化核算等),从而基础岗位也会相应减少。如果一名会计人员只会记账,简单报税,那将来被淘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德勤2023年报告就已经指出,全球70%的中大型企业已部署财务自动化工具,基础会计处理效率提升50%以上。比如一些中型企业,可能只需要一名会计人员,因为大量基础性工作AI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个人既可以通过AI技术监控和调整公司内部财务系统,又能方便快捷的解决外部税务问题,还能帮助老板做出合理的建设性判断。但前提是这名财会人员需要会灵活使用AI财务工具。多数小型企业因为业务量少并且简单,它们会把财务工作外包给财务公司,目前很多小企业也是这么做的,只是目前一名会计服务企业的数量没有那么多。随着财务自动化的发展,将来财务公司的一名会计可能会监管几千个甚至更多的小型企业。如果个人老板会简单的财务知识,通过AI财务系统,自己可能就可以兼任财务职位。这是AI财务对基层财务人员最大的冲击。
如果未来个人想在财务、审计等领域有更高的追求,那么对AI技术的探索必不可少。同时要培养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如复杂场景的决策(收入确认、合并报表中的主观判断,非标业务处理);风险管控与合规(跨境税务筹划、反舞弊审计、动态监管政策解读);业务财务融合能力,通过财务数据驱动业务决策(定价策略、成本优化)。根据麦肯锡和领英数据预测,未来财务中,基础岗位会减少50%,但高端岗位会增加15%。因此财务从业者必须要提前学习AI相关技能,不让自己成为那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