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和工资怎么算?老板不发怎么办?
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和工资怎么算?老板不发怎么办?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在此期间,职工不仅有权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如果生活不能自理还需要护理的,用人单位还应当负责护理或者支付护理费。那么,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和工资具体如何计算?如果老板不发停工留薪期工资怎么办?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停工留薪期护理费怎么算
停工留薪期护理费的计算需区分不同情况: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若经劳动能力鉴定,职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理费标准通常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计算。这是考虑到职工在该种情况下对护理依赖程度极高,需要全面且高强度的护理服务。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经鉴定为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护理费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计算。此时职工虽然有一定自理能力,但仍需较多的护理支持。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当职工被认定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护理费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计算。这种情况下职工自理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部分护理帮助。
计算时,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根据上述对应比例得出每月护理费数额。且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需按照此标准支付护理费,以保障职工在受伤治疗、恢复期间得到必要的照顾。
停工留薪期工资是多少
停工留薪期工资的数额,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标准确定。
一般来说,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正常出勤月工资福利待遇。这里的工资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若职工正常出勤月工资福利待遇明确,以此为标准按月支付即可。对于工资结构复杂或不稳定的情况,比如存在绩效奖金等波动部分,通常以受伤前一定时间段(如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用人单位需在停工留薪期内,按月支付该工资待遇,保障职工在此期间的生活所需。若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职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工资差额,并可能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具体责任承担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判定。
停工留薪期工资老板不发怎么办
若老板不发停工留薪期工资,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收集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医院诊断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工资水平以及停工留薪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与老板协商: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向其说明法律规定,指出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是法定义务,要求其尽快支付。若协商成功,让其出具书面支付计划。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交收集的证据,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仲裁委提交仲裁申请和相关证据。仲裁委审理后会作出裁决,要求老板支付工资,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停工留薪期工资得到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