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战争转向经济,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态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战争转向经济,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态势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ITS5N4R05568KY3.html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改变了以往通过军事入侵和公开瓜分中国的方式,转而推行"保存主义"和"以华治华"的政策,将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加紧对中国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1902年9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英商可以加入中国股份公司;扩大内河航行权,整顿长江水道和增开商埠。次年,美、日也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同样的条约,获得了同等的侵略权益。这些新的侵略权益大大方便了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掠夺。

铁路修筑权的争夺

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掠夺首推铁路修筑权。因为据此不仅可以扩大在华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而且可以对铁路沿线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渗透,从而不断伸展其势力范围,有效地将整个中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19世纪的后半期至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各国都热心地来从事中国铁路的建筑事业。

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的掠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便开始了,进入20世纪初年,则达到了高潮。

1901至1909年间,它们修筑了粤汉、道清、正太、滇越、安奉、沪宁、潮汕、京绥、陇海、广九、沪杭甬、南浔、津浦、吉长共14条铁路干线,加上此前已修筑的吴淞、京奉、台湾、东清、东清铁路南满州支路、京汉、胶济7条铁路,共达21条。

这是已成的铁路,此外还有未成的铁路11条。至1911年,在中国土地上共修筑铁路9618.1里,其中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达8952.48里,占全长的94.1%。而中国自主的铁路仅有665.62里,占全长的5.9%。

帝国主义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实际包括投资、筑路、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项权利;同时还常常可以曲解不平等条约和各种合同条款的规定,任意侵夺沿路的开矿、伐林、征收税捐等铁路以外的权益。

所以铁路成了他们掠夺中国经济的重要工具。这也是帝国主义列强间围绕着路权问题争夺日益激烈的原因了。

采矿权的掠夺

帝国主义掠夺的另一重点,是采矿权。1902年中英《通商条约》曾规定,清政府"应招徕华洋资本兴办矿业"。其后的中美、中葡商约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地方开办矿务"。

正是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依据。各国竞相在华掀起掠夺矿权的浪潮。据统计,1895至1911年间签订的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矿权的约章共有41项,其中1901年后签订的占27项。约章期限短者一般为二三十年,长者竟达五六十年。

到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在华已开采的矿区共有34处,准备开采的矿区共有25处。前者资本额达4100余万元,后者达8200多万元。二者合计,共59处,资本总额为1.2亿多元。

而同期中国自办的新式矿区89处,资本总额仅2200多万元。可见中国矿业为外资所压倒。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在已夺得采矿权的地区,极力限制和排斥华人设矿。

贸易与资本输出的膨胀

进入20世纪后,帝国主义掠夺性的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也恶性膨胀。1901至1911年,它们强迫清政府新开对外通商口岸37处,加上此前已开放的45处,总数共达82处。

通过这些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大量倾销其过剩的产品,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巨额入超。1903年外国进口商品总额为4.83亿多元,但同年中国土货出口总额仅为3.47亿余元,入超高达一亿多元。

1896至1900年,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工矿企业29家,1901到1911年新增91家,较前增加了两倍多。

外资在华榨取了高额利润。1903年外人在华企业盈余就高达2490万元。如果加上同年外债赔款本利6890万元和上述同年外贸入超一亿多元,那么仅此三项,1903年一年帝国主义就从中国掠走银元约两亿元。

银行与经济命脉的控制

进入20世纪后,帝国主义掠夺性的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也恶性膨胀。1901至1911年,它们强迫清政府新开对外通商口岸37处,加上此前已开放的45处,总数共达82处。

通过这些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大量倾销其过剩的产品,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巨额入超。1903年外国进口商品总额为4.83亿多元,但同年中国土货出口总额仅为3.47亿余元,入超高达一亿多元。

1896至1900年,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工矿企业29家,1901到1911年新增91家,较前增加了两倍多。

外资在华榨取了高额利润。1903年外人在华企业盈余就高达2490万元。如果加上同年外债赔款本利6890万元和上述同年外贸入超一亿多元,那么仅此三项,1903年一年帝国主义就从中国掠走银元约两亿元。

中国人民的反抗

帝国主义的野蛮掠夺使中国陷入百业凋敝、国衰民穷的悲惨境地。"经济既尽,国家随亡,于是分割土地以为殖民地,中国完结矣!"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庚子之役后帝国主义所以仍保留清政府,并倡言"保存主义",不是强盗突发善心,只不过是改行其"灭人国"的新法而已。

即是借用通商、筑路、开矿等所谓"文明之手法",行无形瓜分,其于中国为祸尤烈。"无形之瓜分,更惨于有形之瓜分,而外人遂亡我四万万同胞于此保全领土、开放门户政策之下。"

帝国主义侵华的"文明之手法",未能瞒过中国人民的眼睛,所以进入20世纪初后,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不是走向低潮,而是走向更高的阶段。

当然,《辛丑条约》的订立和帝国主义侵华态势的上述变化,既没有消除其彼此间的激烈争夺,也不意味着它们全然放弃了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的企图。此期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日俄战争和英国入侵西藏,就是两个突出的事例。

沙俄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趁机占领了我国东北全境。《辛丑条约》签订后,仍拒不撤兵。1902年4月订立的《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军在一年半内分三期撤出。但到1903年10月第三期届满,俄军非但不撤,且增兵重新占据奉天省城,命令各家各户悬挂俄国国旗。

其妄图变我国东北为"黄俄罗斯"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这便与同样觊觎我国东北领土的日本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冲突。英国为沙俄宿敌,美国也不愿沙俄独占东北的权益,二者支持日本与俄国抗衡。

1904年2月6日,日本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于是爆发。这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但清政府却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竟划辽河以东为"交战区",宣称"彼此均系友邦",当信守"局外中立"。

日、俄双方在海上和陆上展开了历时一年多的激烈火拼。在旅顺口附近进行的多次海战中,俄国舰队受重创。同一时间,日本陆军一路自新义州攻入中国境内,进逼辽阳;一路从貔子窝登陆,攻占金州、营口,切断了俄军主力与旅顺口及海上之间的联系。

1905年1月,旅顺口俄军投降。二三月间,双方集结60万兵力在沈阳展开大会战。俄军败绩,日军进占开源、铁岭。沙俄为挽回败局,由欧洲调舰队东来,结果5月间在对马海峡全军覆没。

同年9月5日,在美国调停下,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其中规定,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其他有关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12月,日本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清政府除承认《朴茨茅斯条约》有关中国的条款外,还同意增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16处商埠,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等特权。从此,沙俄势力退守东北北部,南部则归日本势力控制。

英俄两国皆欲染指我国西藏地区。1903年8月,英国利用日俄交恶之机,派遣侵略军攻入西藏。次年8月复侵入拉萨。但遭到了西藏军民的抵抗和全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分割我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未能得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