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坎市法庭创新“客家解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司法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坎市法庭创新“客家解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司法实践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38162

永定是土楼故里,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坎市法庭结合辖区客家人的传统习惯,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底蕴,探索出“引入客家家训止纷争”“搭建客家乡里乡亲解纷平台”“借力客家贤能解纠纷”等社会矛盾纠纷“客家解法”,将客家家风家训融入“诉源治理”、融入司法调解,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注入新能量、新动力。

运用客家家训定分止争

精耕五联四化“责任田”


1
2
3

客家人向来推崇“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理念,坎市法庭根据客家人的传统习惯,利用客家文化底蕴厚重这一独特优势,搜集整理辖区客家文化汇编成册,将客家民间习俗、家风家训、乡规民约运用到司法办案中,利用“和”元素将发生在同宗同族之间的民事纠纷引入祠堂调解,推动实现让矛盾纠纷吸附于基层、化解于萌芽、止步于诉前,塑造客家土楼“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在一起案涉26人的土楼拆迁补偿款分配的共有纠纷中,坎市法庭村居法官活用祖训家规成功过化解。法官根据各方当事人是同宗同族的客家人的情况,运用客家家训中“宗族邻里,务宜和睦”、“和睦乡邻为处世之道,守望相助,遇事应谦和相让……勿兴讼”对各方当事人晓之以理,最后促使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促进纠纷成功调解。

完善乡里乡亲解纷平台

搭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化解矛盾纠纷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坎市法庭推动建立健全区、镇党委统一领导、村“两委”具体负责、法庭参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配合的“乡里乡亲”解纷平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居法官全程参与指导调解的“排头兵”作用,打造“人民法庭+属地街道(村居)”点线面立体化多元解纷“终点站”。

在村居法官进村排查社情民意中发现,辖区高陂镇某村进行人居环境裸房整治,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现在政府补助已经发放到位,但是村民出资这部分还有不少村民没有交。这样的纠纷金额小,但案件数量多,村居法官立马联合村干部现场办公,调解案件,指导村干部对于这类案件调解该从何入手,达到调解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借力客家贤能解纷促和

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成立“乡贤调解室”“和贵调解室”,通过邀请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宗族长辈、楼主、乡村干部等有威望的“解铃人”参与调解案件,利用他们“地熟、人熟、事熟”的独特本土优势,与法庭齐出力,更有利于案件纠纷得到真正解决。

在吴某的母亲和子女3人因80余万元的死亡赔偿款纠纷中,村居法官邀请了吴氏家族“叔公头”参与案件的调解,“叔公头”利用自己的“声望”及“宗亲关系”,及时与原、被告沟通,并在祠堂以先人的德善观教育他们,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

下一步,坎市法庭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的强基导向,探索符合辖区特点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交出一份“小法庭、大作为”的司法答卷!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