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进入高发期,建议:家中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有大用处
“甲流”进入高发期,建议:家中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有大用处
每年冬春交替之际,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总是如期而至,今年更是来势汹汹。面对这场"健康风暴",与其被动应对,不如提前做好准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6种关键物品,它们如同"六大护卫",关键时刻能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样:退烧药,别等高烧才着急
甲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烧,体温往往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让人感觉像被扔进了一座"火炉"。高烧让人虚弱无力,还可能引发危险,比如惊厥、脱水,甚至是心脏负担加重。
家中常备的退烧药,大人可以选择布洛芬片,小孩可以备好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但退烧药的使用也有讲究:
- 体温超过38.5℃时再用药,低烧时更多依靠身体自身的免疫机制。
- 注意剂量和时间间隔,退烧药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可能损伤肝肾。
第二样:止咳药,别让咳嗽"拖垮"你
甲流患者多伴有剧烈咳嗽,夜晚尤其严重,像被卡住嗓子的老旧风箱,难以自控。咳嗽本身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帮助我们清理气道里的异物或痰液。但甲流引发的咳嗽常常具有刺激性、干咳多痰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胸痛、腹肌酸痛。
家中备上一瓶止咳药水,比如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让你夜晚能睡个安稳觉。
有痰时,可以选择氨溴索颗粒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帮助稀释痰液,更容易咳出。
但止咳药不能乱用:
- 区分干咳和湿咳,干咳用镇咳药,湿咳用化痰药。
- 注意孩子用药安全,一些成人止咳药成分并不适合儿童使用。
第三样:口罩,别让病毒"乘虚而入"
甲流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一个小小的口罩就是你最可靠的"防护盾"。甲流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为主,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时喷出的"微小飞弹"都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
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感染者在大约1米范围内能将病毒传播给至少两人。
家中常备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尤其是在甲流高发期出门时佩戴,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佩戴口罩也有技巧:
- 贴合面部,确保鼻梁处的金属条压紧,减少漏气。
- 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湿了、脏了的口罩防护效果会大打折扣。
- 正确摘取,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避免手部污染。
第四样:电解质补充液,别让身体"渴"坏
甲流患者常常因为高烧、出汗、恶心呕吐而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身体就像一块干裂的土地,亟需"灌溉"。普通的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对于甲流患者来说,补充水分还需要补充电解质。
电解质就像身体的"电力系统",缺少了它,细胞运转就会出问题,可能出现脱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家中可以备一些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冲泡后饮用,能快速补充钠、钾等电解质。如果手边没有补液盐,也可以用1勺白糖+1勺盐+500ml水自制。
补水时记住这几点:
- 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引发呕吐。
- 温水最佳,冷水可能刺激胃肠道,热水又会加速汗液蒸发。
第五样:消毒用品,断掉病毒的"后路"
病毒并不会"单打独斗",它们常常通过门把手、手机屏幕等表面传播,像隐形的"健康地雷"。家中备好酒精喷雾(75%浓度)和含氯消毒剂,可以及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
消毒时,记住:
- 酒精适合小面积消毒,比如手机、门把手。
- 含氯消毒剂适合大面积清洁,比如地板、桌面。
- 清洁通风两手抓,消毒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过多化学物质。
第六样:体温计,别让"危险"悄悄藏起来
高烧是甲流的"报警信号",但有些人可能体温波动不明显,体温计就是你的"健康监控仪"。电子体温计、耳温枪、额温枪都可以,但要选择测量精准、误差小的款式。每天早晚测一次体温,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测体温的小知识:
- 腋下测温时,需要夹紧至少5分钟。
- 耳温枪适合儿童,但要注意探头是否清洁。
结语
甲流的高发期,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波及的"士兵"。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家中备好这6样东西,关键时刻,它们就是你的"护身符"。
退烧药守护你的温度,止咳药缓解你的痛苦,口罩挡住病毒的进攻,电解质补充液滋润你的身体,消毒用品切断病毒的退路,体温计监控你的健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健康问题上,从来没有侥幸可言。与其在疾病来临时手忙脚乱,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把"甲流护卫队"请进家门。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甲流高发季里,平安无恙,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 《流感诊疗指南(2023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防控建议
- 《甲型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中华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