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窒息性气体,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规格、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重要气体。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分子量为28.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的熔点为-205℃,沸点为-191.5℃,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838 g,不易液化和固化。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 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
产品规格和技术说明
容器规格 | 容器尺寸(cm) | 平均重量(kg) | 阀门/螺纹出口 | 充装量 |
---|---|---|---|---|
40L | 22×140 | 56 | QF-30 螺纹W21.8-14L | 13.5MPa/5.4Nm3/6kg |
成分 | 一氧化碳 | 高纯一氧化碳 | 高纯一氧化碳 | 单位 |
---|---|---|---|---|
一氧化碳 | ≥99.9% | 99.99% | 99.995% | %V |
氢气 | ≤20 | 2 | 2 | ppmv |
氧气(氩气) | ≤250 | 15 | 5 | ppmv |
氮气 | ≤650 | 70 | 20 | ppmv |
二氧化碳 | ≤50 | 8 | 3 | ppmv |
总碳(以甲烷计) | - | 3 | 2 | ppmv |
水份 | ≤50 | 7 | 2 | ppmv |
产品说明
一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气体密度为1.25g/L,接近于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工业中常用灰色钢瓶包装,并在钢瓶上喷有红色“一氧化碳”字样,并贴有可燃、压缩、有毒的标识图,阀门使用QF-30C等反螺纹出口的瓶头阀。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可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2.5%~74%。
一氧化碳中毒是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达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大脑等组织缺氧窒息,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难于自救。平时说的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中毒。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请参考:实验室常见气体的毒性及其防护注意事项:一氧化碳
工业上一氧化碳的生产有甲醇裂解制一氧化碳、水煤气制取一氧化碳等,用黄磷尾气、密闭电石炉炉气、炼钢转炉气、高炉气、碳黑尾气等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提纯回收一氧化碳更是一种环保增效的生产方式。
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与铁铬镍等金属反应生成羰基金属,与氯结合形成光气,与羰基金属结合形成羰基金属化合物。一氧化碳具有还原作用,在室温下有锰及铜的氧化物混合存在时,一氧化碳可氧化成CO2,有一种防毒面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的。一氧化碳主要作为燃料,还原剂,有机合成的原料,用于制备羰基金属、光气、硫氧化碳、芳香族醛、甲酸、苯六酚、氯化铝、甲醇,用于氢化甲酰化作用,用于罗非鱼保鲜、制备合烃(合成汽油)、合醇(羧、乙醇、醛、酮及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锌白颜料,氧化铝成膜,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
产品应用
- 瓶装一氧化碳常用于罗非鱼的保鲜,是水产品的优良气体发色剂。
- 富含一氧化碳的工厂尾气用于合成甲醇等,支持环保精神下创造利润。
- 一氧化碳用于制备一氧化碳标准气体,以校准一氧化碳报警器。
- 高纯一氧化碳用于合成医药、农药、香料以及重要中间休等精细化学品。
-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性气体用于金属还原,以便提纯某些金属。
- 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气。
- 一氧化碳用于医学研究,能帮助器官移植。
注意事项
- 瓶装一氧化碳为高压充装气体,使用时应经减压降压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必须给气体管道用氮气试压、用肥皂水试漏,氦气保压试漏,确保气体管道不泄露。工作环境应保持通风,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报警器应定期用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校准。
- 移动和搬运一氧化碳钢瓶,应带好钢瓶瓶帽,使用钢瓶专用手推车搬动,并用铁链固定好钢瓶,确保不损坏气瓶阀门组件。长途运输时应聘请谱源气体等专业气体经销商用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
- 包装的一氧化碳气瓶上均有使用的年限,凡到期的气瓶必须委托相应经销商送往有部门进行安全检验,方能继续使用。
- 每瓶气体在使用到尾气时,应保留瓶内余压在0.5MPa,不得低于0.25MPa余压,应将瓶阀关闭,以保证气体质量和使用安全。
- 瓶装一氧化碳在运输储存、使用时都应分类堆放,严禁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堆放在一起,不准靠近明火和热源,应做到勿近火、勿沾油腊、勿爆晒、勿重抛、勿撞击,严禁在一氧化碳气瓶身上进行引弧或电弧,严禁野蛮装卸。
- 其他注意事项请参考一氧化碳CO的基础知识及贮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