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玉皇庙:奇特而神奇的道教艺术宝库
泽州玉皇庙:奇特而神奇的道教艺术宝库
泽州玉皇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道教寺庙之一,其内保存的300多尊宋元明时期的道教神像,不仅是中国道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西雕塑艺术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据记载,玉皇庙始建于隋代,后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在原址重建,金泰和七年(1207年)大部分建筑倒塌后又进行修复,元至元年(1335年)再次重建,明清时期又多次修缮,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玉皇庙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东西配殿、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等。其中,玉皇殿是北宋遗存,成汤殿建于金代,其余建筑则为元明清时期所建。每座殿内都保存有300多尊宋元明时期的雕像。
玉皇庙坐北朝南,占地40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共有110间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等建筑。东西两侧设有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等配殿。
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和玉皇殿。头道山门前的东西碑廊保存着记载庙宇沿革的碑刻。前院没有正殿,中间是两个山门,东西两侧的配殿原用于祭祀文昌、风伯、雨师等神祇。山门采用单檐悬山顶,琉璃装饰精美。享亭为单檐歇山顶,斗拱设计独特,有侧角升起。二道山门后的中院正殿是献享殿,又称成汤殿,面宽三间,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内有成汤像及三座木雕阁楼。
玉皇庙内保存的28宿泥塑在中国古代雕塑遗存中极为罕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这些泥塑不仅展现了中西雕塑艺术的融合,还通过生动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技艺,展现了道教神祇的丰富形象。特别是28宿泥塑,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和星座划分的深刻理解。
玉皇庙不仅是道教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庙内保存的唐经楼、宋碑刻、元雕像、明亭、清楼阁等文物,以及院内的古柏、木瓜等珍贵植物,共同构成了一个集建筑、雕塑、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