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分裂:东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东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台伯河畔的小村落到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再到最终的分裂和灭亡。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罗马帝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东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演变。
罗马:开始到分裂
自台伯河畔的小村落开始,罗马从拉丁姆地区若干的定居点之一,建立城市,与其他城市竞争,奋力控制意大利,然后控制了西方,最后是整个地中海盆地及更多地方。这时的罗马,认为这是集体的功劳:元老院与人民,罗马及其盟友,城邦的人与神协力。到西庇阿、法比、梅泰利、埃米里·保利等各大家族诞生出个人领袖、苏拉、庞培以及恺撒的当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恺撒遇刺
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起义遍及各地,直到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君主制。292年,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统治,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施行四帝共治模式,东西各由一个正皇帝和一个副皇帝共同治理。
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君主,330年迁都拜占庭,将其命名为“新罗马”(君士坦丁堡)。313年,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但在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因分别交由他的两个儿子统治,旋即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一世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西罗马的日耳曼人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君士坦丁堡:迁都与陷落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弱,尤其是在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并保留了罗马的法律制度、行政结构和文化传统。其正式名称是“罗马”,或者“罗马帝国”。为了与同样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开,在1453年帝国灭亡后,西欧人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一直以罗马正统自居,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将军贝利萨留甚至夺回了曾经罗马西部的部分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但东罗马的主要敌人还是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
查士丁尼一世
在541年到600年,地中海沿岸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瘟疫。帝国南部的黎凡特、北非地区不断爆发叛乱。其后萨珊波斯卷土重来、日益强盛,不断对帝国进行军事进攻,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东罗马帝国再也无法实现罗马帝国大一统,于是开始用心经营东部,将希腊语定为官方语言,逐渐完成了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中世纪君主制国家转变的进程。而后东西方教会的彻底分裂,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阿拉伯帝国、塞尔柱突厥、保加利亚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等各路敌人的轮番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不断缩水。最终,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神圣罗马帝国
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伏尔泰
在瓦解后的西罗马土地上,日耳曼人建立起了他们的蛮族国家。其中之一便是举世闻名的法兰克。法兰克经墨洛温与加洛林两朝,而它最负盛名的统治者,便是查理大帝。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大帝在罗马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西部帝国”自此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查理曼接受加冕
查理大帝去世后,经过几代人的时间,帝国分裂为西、中、东法兰克三部分,分别构成为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而其中的东法兰克,在936年又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这便是奥托一世。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自此神圣罗马帝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奥托家族、萨利安家族相继绝嗣后,霍亨斯陶芬家族继承了皇位。此时正值叙任权之争的高潮阶段,霍亨斯陶芬家族从他们的第一位皇帝“红胡子”腓特烈开始便陷入了与教宗的对抗之中,他强调帝国的“罗马性”(Romanness),特意在帝国前面加上了“神圣”二字,也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一世
而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也难逃这一命运。但这个“世界奇迹”,“第一个近代人”被选为国王时只是一个生活在西西里的小孩子。在腓特烈二世采取重意大利轻德意志政策后,皇帝在德意志的权力威望逐渐衰落,而沦为与一般德意志诸侯无异的小领主。随着腓特烈二世的去世,此前的政策倾斜以及与教廷关系破产造成的潜在危险因为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发。
腓特烈二世
经历了大空位时代以后,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只能靠家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联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对于皇帝名义上可向帝国内成员收取的只有定额军事征收税,这种松散的政治邦联形态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彻底摧毁。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号却神奇地延续了下来,直到1806年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弗朗茨二世被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
参考文献
- 罗马四部曲
- 罗马征服三部曲
-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 匈人王阿提拉
- 庞贝
- 约瑟夫斯与第一次犹太战争
- 埃及、希腊与罗马
- 古代晚期的世界
- 罗马与耶路撒冷
- 罗马的命运
- 拜占庭的赠礼
-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 拜占庭复兴的守护者
- 三十年战争史
- 查理大帝
- 最后的世界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