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的教坊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那些贵族小姐被抄家充入教坊司后会怎么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的教坊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那些贵族小姐被抄家充入教坊司后会怎么样?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8/16/84460222_1128268245.shtml

教坊司,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官方机构,经常在各类古装剧中以"罪臣之女或罪臣妻妾被充入教坊司"的情节出现。那么,教坊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那些被迫进入教坊司的贵族小姐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本文将带你穿越千年,揭秘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代机构。

教坊司,作为一个官方机构,想必大家在各种古装剧中都已经很熟悉了,比如什么罪臣之女或罪臣妻妾被充入教坊司等剧情。
那么教坊司真是网上盛传的那样,是一个官府办的妓院吗?
这个说法其实也对也不对,主要分朝代而不同,因为在不同的朝代情况是不同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得从教坊司的由来说起了。

唐代:宫廷俗乐管理机构

教坊司起源于唐代,那个时候的名字还叫“教坊”,是唐高祖李渊年间出现的一个机构,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教坊招募天下能歌善舞的男女艺人,负责给皇帝表演歌舞、散乐等。

那时教坊中的女子大多出身平凡且地位低下,她们不属于士农工商中的任何一级,而是“贱民”中的“乐籍”。其中负责表演乐舞、杂戏的女艺人被称作“舞优”和“女优”等,也被称作“宫妓”。

这里澄清一下哈,此“女优”和各位读者此时脑海中想到的“女优”可不是一回事哦。

这些教坊中的女子不光给皇室表演,有时候还要编排一些正能量的作品给老百姓表演,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工作性质有点类似于国家歌舞剧院,但主要还是为皇帝表演。

在玄宗时期,由于玄宗李隆基尤爱音律,因此又在长安与洛阳等地增设了四处教坊,由于教坊的实际主人是黄帝,所以其中的一些女子确实可以说是皇帝的“私妓”,被皇帝宠幸过的教坊女子,仍旧在教坊中供职却不会列入妃嫔,没有官家名分,但是生活富裕,不逊色宫廷。

简单点就是皇帝嫖了以后,还不用负责给名分,只是给点钱养在教坊里面就可以。总的来说,在唐朝的教坊中,被皇帝宠幸的女子还比较少,主要还是以搞音乐为主。

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有公孙大娘、杜秋娘、鱼玄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等。

宋元时期:逐渐转变为官办青楼

到了宋、元两代,也设立了教坊,工作性质跟唐代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宋代的教坊女子不像唐代那样全是招募来的,朝廷会将一些达官贵人抄家以后,将他们家中姿色不错的女眷送到教坊,这个时期的教坊某种意义上其实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官办的青楼了。

由于一部分女子之前是贵族小姐,所以这个时候在教坊当中就有专门的培训人员,主要从两方面对这些充入进来的人进行培训。

第一是心理疏导。虽然教坊中的女子有一部分因为家贫而自卖为奴的,但更多的却是因为抄家或家族衰落,从而走投无路投入到教坊中的贵族小姐。

你想一下,贵族小姐以前都是锦衣玉食,现在要从事这个不可描述之事,他们的心理障碍可想而知,所以得让培训人员去做心理沟通,防止这些女子想不开人而自杀。

其次就是技能培训了,因为教坊从观念上还是一个以搞音乐为主的机构,所以里面的女子得有一门技艺傍身,比如什么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等。

所以教坊中的女子一般都很出名,不仅容貌出众不说,家世也曾经显赫过,更重要的是人家是真有才艺呀,真可谓是才貌双绝的落魄贵族小姐。

碰到这样的尤物,哪个达官显贵不想去一亲芳泽啊。

虽然赵宋朝廷当时从法律上规定,官家公职人员不得去教坊。但根据史料记载,上到权臣蔡京,下到京城一般小官吏都会前往教坊消遣。最出名的莫过于被皇帝挖地道去宠幸的“李师师”了。

本来教坊里面的女子都是卖艺不卖身的,但到了宋代及以后,这些当官的可不管你这一套,所以后来导致教坊中的女子生活普遍都比较悲惨,甚至各种花柳病频发,寿命也都不长久。

元代是以元曲出名,当时的元朝的首都是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而教坊当时就设立在如今北京的演乐胡同、本司胡同和内务部街之中,而元曲的女演员大多出于教坊。

元朝时期教坊跟宋代没什么两样,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并且元代官家妓院都隶属于教坊管辖。

明清时期:最终衰落与转型

到了明代之后,情况开始和前朝有所不同,明代的时候将教坊更名为了教坊司,教坊司隶属于礼部,由一名正九品的太监掌管,负责庆典及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事务。

明代的官家妓院同样也隶属于教坊司,但只是一部分教坊是青楼的性质,其他教坊仍是排练演出的正规机构。

一直到明武宗时,教坊衰落,优秀的女艺人都被应诏入宫,而散落在外的女艺人为了生活,逐渐和临近的妓院开始同流合污,更沉入到卖唱生活之中。

一直到明末,教坊司成了专供权贵的高级勾栏。

清初也学明代设教坊司,但由于各种荒唐事件频发,顺治皇帝就将教坊司原有的女乐全部换成了由太监来唱戏表演。反正太监也是人,吹拉弹唱也能干,留着女优们还容易导致皇帝堕落。

比如慈禧喜欢听戏,他专门在长春宫成立了由近侍太监组成的本家班,也称本宫班。后来教坊司又改名为“和声署”。

就此,教坊司在中国的历史可以算是结束了。

总结

教坊司是明代才叫这个名字,之前都叫教坊。明朝的教坊司中,大多都是获罪官吏的家属,在里面生活没有保障,而且随时会被蹂躏,想要从良也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由官府废除乐籍,第二就是偿还身价银。

但这两个条件都是极其苛刻的,并且因为获罪进入教坊司的人只能终身为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