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墙内的团圆:一盏灯,照亮归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墙内的团圆:一盏灯,照亮归途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61044




由我们照亮



清晨的寒风中,监狱会见中心门口排起长队,一对年迈的老夫妇拄着拐杖颤巍巍跟着队伍慢慢挪动,他们不远千里来到监狱,只为探望正在服刑的儿子。想着一会儿就要见到儿子,老人激动不已,眼神中有着期盼、紧张,每一步都承载着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牵挂。进入会见大厅,他们的目光穿过人群,望向玻璃窗——玻璃的另一面,是他们许久未见的儿子苏某。

“我们等你回家”

2023年9月,苏某入监服刑,十余年的刑期、同样身陷囹圄的妻子儿子,只剩下80多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撑起残破的家……入监后每次珍贵的会见机会,成了一家人最揪心也最暖心的期盼。


“吃得习惯吗?天冷了有没有厚被子?”

“改造积极吗?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玻璃窗那头,苏某攥着电话听筒的手微微颤抖,面对年迈父母那充满关切与期盼的眼神,苏某的心弦被深深触动。每一句问候,每一声叮咛,都像是一记记重锤,敲打在他愧疚的灵魂上,他知道,自己犯的错,让父母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这一切都是他所犯罪行的沉重代价,是他无法抹去的伤痛。

负责会见的监区民警穆霏霏向老人详细介绍了苏某在监狱的改造情况,包括他的学习教育、身体健康以及思想转变等方面。老人听后,既感动又欣慰,看到了儿子在监狱中的努力与成长,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支持儿子改造的决心。


半小时的会见很快就结束了,电话两头的人都在拼命记住对方的样子,在这一刻,苏某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更是家人的笑容、家庭的温馨与未来的希望。那些曾被他轻视的法律与道德底线,如今成了他心中难以逾越的高墙。他深深地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不敢让父母看见。

走出会见中心,凛冽的寒风、淋漓的小雨、湿滑的道路、颤巍的脚步,让归途变得异常艰难,穆霏霏默默掏出了车钥匙对两位老人说到:“天冷路滑,我送你们去车站吧。”这一举动,不仅为年迈的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来自监狱的温暖与关怀。

亲情的灯,照见归途路


近期,在我狱亲情帮教活动现场,苏某的父母和女儿再次来到监狱,两位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攥住穆霏霏的袖口:“穆警官,谢谢你们……”苏某的女儿送上感谢信和锦旗,锦旗上面“教育改造育新人、真情关怀暖人心”两排金灿灿的大字格外醒目。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监狱民警无私帮助的感谢,更是对监狱民警无私奉献的高度认可与深深敬意。


这一次不用再隔着厚厚的玻璃,不用再通过话筒来诉说无尽的思念,苏某和家属终于手拉着手坐在了一起,吃上了热乎乎的汤圆。这样三世同堂的场景,他早已在脑海中构想了无数次。

“对不起,爸妈,我真的错了。”

这句话虽简短,却饱含了苏某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省与无尽的自责。他明白,真正的救赎之路还很长,需要他用余生去弥补,去证明自己的改变。

高墙内外,共守一盏灯

从翻山越岭到罪犯老家进行走访,到深夜加班整理罪犯改造档案;从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公法服务平台,到亲情帮教活动让罪犯重拾亲情……监狱民警的付出,从来不只是冰冷的规章制度。


“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改造罪犯行为,更是改变人心。”穆霏霏常常跟新入职的青年民警这样讲。当苏某在亲情帮教活动上与年迈的父母一起吃汤圆时,当他的女儿含着泪将感谢信塞进民警手中时,那些日复一日的谈话教育、那些凌晨巡查监舍的脚步、那些琐碎日常的坚持,忽然间就都有了意义。


在监狱冰冷铁窗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渴望救赎与重生的心灵,而监狱民警们执着坚守、默默奉献,为那些渴望救赎与重生的心灵搭建起了一座通向新生的桥梁。他们就像一盏默默守护的灯,虽然不甚耀眼,却始终照亮着罪犯回家的路。在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为迷失的灵魂指引方向,让他们在黑暗的时刻也能看到希望的光芒。

1


1


四川省川西监狱

弘扬忠善笃实、礼化至正核心文化理念

展示监狱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新形象

微信号

原标题:《高墙内的团圆:一盏灯,照亮归途》

阅读原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