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医大师张志远:白芍的神奇妙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医大师张志远:白芍的神奇妙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7/15/69043543_1147755493.shtml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在临床上喜用和善用白芍,总结出白芍具有滋阴、敛汗、柔肝、解痉、止痛的“五长”功效。通过多个临床实例,展示了白芍在治疗咳嗽、腓肠肌痉挛、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胆囊炎等疾病中的独特应用价值。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业医七十余载,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尤其喜用和善用白芍,他总结白芍的功能为滋阴、敛汗、柔肝、解痉、止痛,谓之“五长”。这一独特见解,为白芍在临床中的运用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方向。

从中医理论来看,白芍的这“五长”功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其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肝主藏血,脾主运化,白芍入此二经,可发挥其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从而实现滋阴、柔肝的功效。而其酸味主收敛,能收敛汗液,起到敛阴止汗的效果;对于因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痉挛疼痛,白芍又能通过养血柔肝,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这“五长”功效相互关联,协同发挥作用。比如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时,白芍的柔肝、滋阴、止痛功效共同作用,缓解患者因肝阴不足、肝气郁结导致的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在治疗腓肠肌痉挛时,白芍的解痉、止痛、柔肝功效则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张老的这一总结,突破了传统对白芍功效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白芍的药用价值,为后世医家在运用白芍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路和方法,让白芍这味古老的中药在现代临床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临床应用实例

(一)咳嗽:滋阴敛汗,妙组良方

1992年冬季,张老在山东中医学院门诊部遇到一位肺炎咳嗽患者,患者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且时常胸痛。张老给出的药方别具一格: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白芍30g,紫菀15g,款冬花10g,甘草10g,生姜6片,大枣(劈开)6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患者连服7天,肺气肃降,咳嗽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安康。

张老治疗肺炎咳嗽不走寻常路,既不用小青龙汤,也不投干姜、细辛、五味子,而是将《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桂枝汤合二为一,加入紫菀、款冬花,尤其重用白芍。久咳之人正气易虚,出汗过多会进一步损伤阴液,白芍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与桂枝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与炙甘草相合则可益阴。麻黄可发汗解表,桂枝温经散寒,二者加强发汗解表之效,再配降肺气的杏仁,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诸药配伍,共奏宣肺解毒、清热化痰、扶正祛邪之功,同时兼顾滋阴敛汗,防止正气受损。

(二)腓肠肌痉挛:柔筋止痛,剂量关键

1982年,张老在济宁接诊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患者。该患者两个月前洗冷水澡后,出现下肢疼痛,夜间还会抽筋,也就是腓肠肌痉挛,虽多方求治,却始终未见效果。张老依据《伤寒论》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开出药方:白芍40g,熟附子15g,甘草15g,牛膝15g,生姜6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患者连用10天,发作症状减轻,随后张老建议其继续服用,将药量减至一半,又服用了3周,最终彻底痊愈。

此案例中,张老首选芍药甘草汤,该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病》,芍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养血,柔肝止痛,可治疗伤及阴血后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考虑到患者因洗冷水澡受风寒,张老加入熟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缓解风寒湿痹;佐入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加入生姜温阳散寒,缓解肢冷疼痛。张老特别强调,治疗腓肠肌痉挛时,白芍的剂量至关重要,每剂用量需在30g以上才能发挥止痛效果,无论疾病是寒证还是热证,白芍都能通过发挥其“安息香酸”的作用,达到镇痛目的。

(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柔肝降火,君药担当

1956年,张老在山东省中医院接诊了一位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烦躁、焦虑、失眠、坐卧不安等症状,脉象弦数,大便两日一行,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张老采用四逆散进行治疗,以白芍为君药,枳壳、柴胡居次,并加入香附、山栀子、郁金、小量大黄,具体剂量为白芍30g,柴胡15g,枳壳15g,香附10g,山栀子15g,郁金15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10天。二诊时,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张老将白芍减至15g,然而疾病却出现反弹,于是又将白芍剂量升至40g,服用18剂后,症状消失,患者基本痊愈。

四逆散原用于治疗肝脾气郁之证,原方中柴胡为君药,用以疏解肝郁,升清透热,白芍为臣药,可养血敛阴。但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时,张老将白芍作为君药,重用其柔肝降火,养阴凉血之功效。更年期妇女情志不畅,易影响肝之疏泄,出现肝阳上亢或肝气郁结化火,损伤肝阴,因此柔肝降火、养阴凉血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疏肝解郁。张老强调,用药剂量上白芍的量要远超柴胡,若二者等量,疾病易反弹,必须将白芍剂量控制在柴胡两倍以上,再佐以枳壳、香附、山栀子、郁金、大黄等药,诸药协同,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显著。

(四)胆囊炎:清热养肝,攻补兼施

张老曾诊治一位五十岁的胆囊炎男子,患者伴有恶心、厌食、便秘、上腹部持续性剧痛等症状。张老以大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加减:白芍60g,柴胡20g,黄芩15g,茵陈15g,山栀子15g,枳壳15g,大黄6g,元明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用3天,病情大为减轻,后改为2日1剂,又服用6天,患者完全康复。

张老认为胆囊炎发病多与肝胆有关,且以实热证居多,兼有郁滞之证,多因湿热壅滞,肝胆失于疏泄诱发。大柴胡汤本就用于治疗胆囊炎,张老在使用时将白芍剂量加到60g,重在发挥其清热养肝,补血镇痛,缓急涵阳的作用。白芍与柴胡配伍可柔润缓肝、抑制阳亢、化郁息火;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泻下攻积;与枳壳相伍可理气和血。再佐以黄芩泻实火、除湿热,茵陈清热利湿,山栀子泻火凉血,元明粉破痞、温中、消食,解决消化不良。张老在治疗中重用白芍,既发挥其清热镇痛之功,又注重其补血养肝之效,体现了攻补同用的治疗理念,使患者得以康复。

张老用药特色总结

张志远教授在运用白芍时,形成了鲜明的用药特色,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剂量大是张老运用白芍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上述案例中,治疗肺炎咳嗽时白芍用至30g,治疗腓肠肌痉挛常用30-90g,治疗胆囊炎时白芍剂量高达60g。大剂量使用白芍,能够充分发挥其滋阴、敛汗、柔肝、解痉、止痛的功效,以应对各类复杂病症。这是因为白芍中的有效成分在大剂量下能更好地作用于人体,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缓解疼痛、痉挛等症状。

在与经方合用时,白芍常被张老作为君药使用,地位突出。如在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时,将四逆散中的白芍作为君药,重用其柔肝降火之效,剂量远超柴胡。以白芍为君药,能使方剂的功效更侧重于白芍所发挥的作用,针对病症的主要矛盾进行治疗,提高方剂的疗效。

张老还善于将白芍与经方巧妙合用,通过对经方的灵活化裁,融入白芍的独特功效,拓展了经方的治疗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这种用药方式,既传承了经典方剂的精髓,又结合了白芍的特性,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张老运用白芍的经验,为我们在临床中运用白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运用白芍,借鉴张老的用药特色,充分发挥白芍的药用价值,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张志远教授运用白芍的经验,是其七十余载临床智慧的结晶,为中医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些经验不仅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妙之处,更展示了张老对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用药方式,通过调整白芍的剂量、与经方合用等方法,拓展了白芍的治疗范围,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对于广大中医从业者而言,学习和借鉴张志远教授运用白芍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白芍的药用价值,掌握更多的临床用药技巧,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能激励我们在传承中医经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当今时代,中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积极传承和发扬张志远教授等老一辈中医的经验和精神,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张志远教授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