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税法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税法作为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对于理解税收法律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税法原则的主要内容,并延伸探讨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期租业务、无形资产摊销和递延收益等知识点。
税法原则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法的适用原则两个层次。税法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收法制中的体现,是国家税收法治的理论基础。税法适用原则包括: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核心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期租业务
期租业务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销售“交通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9%。期租业务,是指运输企业将配备有操作人员的船舶承租给他人使用一定期限,承租期内听候承租方调遣,不论是否经营,均按天向承租方收取租赁费,发生的固定费用均由船东负担的业务。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地分配。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作为一种长期资产,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逐渐降低,其价值也会在其使用期限内逐渐减少,直至全部丧失。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应分期摊销。
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负债类科目。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主要应用于政府补贴的收入确认。政府补贴中的与资产相关的收入需要按照受益期通过“递延收益”科目分期转入当期损益。
名师讲解
张志凤|注会《会计》
留美学者、教授,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常务理事。
郭守杰|注会《经济法》
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1995年开始从事《经济法》考试辅导,1998年开始编著“轻松过关”系列图书。
闫华红|注会《财务成本管理》
管理学博士、会计学教授。治学严谨,优雅博学。自“轻松过关”系列图书创始以来,一直编著财管相关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