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应对指南:流程、谈判技巧与劳动法仲裁知识详解
裁员应对指南:流程、谈判技巧与劳动法仲裁知识详解
在当前的裁员潮中,许多职场人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裁员流程、谈判技巧和劳动法仲裁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裁员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裁员流程
裁员通常遵循以下流程:老板确定裁员名单 -> 沟通 -> 劳动者抉择 -> 离职。
确定裁员名单
裁员名额通常由高层指定,而具体裁员名单则由基层领导决定。因此,当有裁员风声时,可以通过与直属领导沟通,争取将自己列入裁员名单,或者通过摆烂让领导不得不裁掉自己。
沟通
一旦裁员名单确定,HR和领导就会开始与员工进行沟通。根据公司裁员的合法性情况,HR会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合法裁员
用人单位只有在法定情形下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员工。这里的法定情形有四类: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员工
- 过错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员工
- 非过错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员工
- 经济性裁员
如果是劳动者过错或者公司向劳动行政部门申报了经济性裁员,这种合法裁员情况下,HR会直接给予N+1赔偿。
协商解除
在大多数情况下,HR和领导会与劳动者沟通,进行多次威逼利诱,目的是让劳动者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这种协议通常会要求劳动者放弃后续诉讼权利。公司之所以选择“协商解除”路线,是因为这样可以合法地只赔偿N+1,而如果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则属于非法解除,劳动者可以索赔2N的补偿金。
劳动者抉择
原则1:不要被吓唬住,不要当场签字
很多第一次经历裁员的员工对劳动法不了解,容易被HR的一些不合法操作吓住。一定不要马上签字,应该先咨询专业人士。即使HR威胁不给离职证明,这也是违法的,可以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来解决。
原则2:想清楚自己的诉求,坚持到底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中通常会写明,签署之后员工放弃后续诉讼权利。如果不签字,就需要通过仲裁、法院一审二审来维护权益。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3年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等待结果,不需要频繁出面。
谈判注意点
- 礼貌并坚决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 与HR和领导协商过程可以录音,保存证据
- 不要违反公司制度,比如正常打卡上下班
仲裁知识
仲裁地点
当地区级或者市级的仲裁委员会。仲裁法委员会有免费的法律顾问可以咨询。
仲裁流程
需要花一天时间去仲裁委员会提交登记表,提交之后就等待开庭即可。组团办理能加快流程。要提前准备单位电话,需要是能打通、有人接的电话。
法院历史判决
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查询所有法院判决结果。仲裁结果是保密的,但法院判决都是公开的。
N+1 & 2N 的计算方式
注意没有2N+1 一说,并且所有补偿金不扣税。
- 协商解除赔偿金:N+1,具体算法是 N* min(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市平均工资3) + 1月base,其中的1是因为没有提前通知一个月通知,也可以选择再待一个月之后拿N。
- 违法解除赔偿金:2N
- N是入职那天到last day 之间的年头,不足半年部分按半年算(即0.5),超过半年不足一年按一年算(即1)。比如2019.1.13 入职,last day 是2022.1.15 ,这期间就是3年零2天,N=3.5
加班费
虽然国内普遍加班没有加班费,但在仲裁过程中,可以要求加班费。需要提前准备8小时之后在工作的证据,注意不能仅是打卡下班的记录,而是需要证明你是在工作的。
- 日工资 = 月base/21.75
- 小时工资 = 日工资/ 8
结论
仲裁和法院是保护劳动者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赢,只不过战线时间较长,但是需要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大都是等待结果。仲裁和法院的判决一般是一致的。签不签“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没有对错,这篇文章是帮助大家了解到各个细节的真实情况,方便大家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