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D指南: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2024年更新)
ISID指南: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2024年更新)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医疗保健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中,CAUTI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本指南由国际传染病学会(ISID)组织编写,旨在整合最新的 CAUTI 防控建议。
CAUTI 的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联盟(INICC)的数据,中低收入国家的 CAUTI 率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2002~2005 年间,中低收入国家的 CAUTI 率为 8.9‰,2015~2020 年间降至 2.91‰。相比之下,美国 CDC 国家医疗安全网络(NHSN)报告显示,美国外科 ICU 的 CAUTI 中位数为 1.3‰。
CAUTI 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还增加医疗成本和死亡率。在美国,与每一例 CAUTI 相关的成本是 1 006 美元。在中低收入国家,未发生 HAI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6.57 天,CAUTIs 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24.41 天;未发生 HAI 患者死亡率为 14.06%,CAUTIs 患者的死亡率为 31.14%。
CAUTI 的风险因素
CAUTI 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女性、年龄超过 50 岁、ICU 住院时间延长、泌尿外科手术、行动不便、糖尿病、高血压、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导尿管留置时间是 CAUTI 的主要风险因素,留置时间越长,CAUTI 的发生率越高。
CAUTI 预防的建议
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管插入
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评估流程,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并制定政策计划定期(常规每日)评估导管的持续使用需求。自动停止医嘱和标准化提醒系统可以帮助识别和停止不必要的导管使用。
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
护理和临床医务人员应在查房期间进行日常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尿管。确保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以预防 CAUTI。确保医疗机构配备预防 CAUTI 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包括膀胱扫描仪、非导管尿失禁管理用品(如尿壶、尿布、床垫和皮肤护理产品)等。
导尿管插入和维护的最佳实践
提供并执行导尿管留置各个阶段的循证方案,包括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正确的插入技术和维护方法,并及时拔除无需留置的尿管。
教育和培训
教育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医疗培训的阶段和参与患者尿管置入的特定人群,而不仅仅依赖基于模拟的培训模型。确保留置尿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及所需用品的可用性和取用方便。
记录与尿管拔除
建立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来记录患者病历的各个方面。同时,记录拔除标准和继续使用的原因。尽可能使用具有搜索功能的电子系统。可考虑在标准化流程下,实施护士主导的尿管拔除,并在查房时提醒医生;针对特殊患者的尿管拔除需要医生授权。
监测
确保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HCPs)和技术资源,监测尿管使用及其结果。开展 CAUTI 监测。达成机构内共识,创建标准化的尿液培养方法及其适应症。将标准纳入电子病历系统,并定期审查申请尿液培养的原因,作为 CAUTI 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CAUTI 防控策略的实施
许多国家研究采用了多维度方法,显著降低了 CAUTI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些研究均包含六个组成部分:(a) 集束化干预措施(bundle);(b) 教育;(c) CAUTI 监测;(d) 内部报告 CAUTI 发生率; (e) 监测对预防 CAUTI 建议的依从性;(f) 绩效反馈。表 1 综述了多维度干预方法对中低收入国家 CAUTI 感染率的影响。
集束化干预措施(bundle)
即一系列基于证据的实践措施,共九项,包括遵循留置尿管的适应症、手卫生、无菌技术和一次性润滑剂、尿管固定、维护密闭引流系统、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将尿袋置于膀胱水平以下且不放置于地上、满 3/4 时及时清空尿袋和缩短尿管使用时长。
教育
对负责导管插入的 HCPs 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 CAUTI 适应症。对负责尿管维护的 HCPs 进行 CAUTI 预防的教育。培训还应涵盖留置尿管的替代方案以及插入、管理和拔除的操作流程。评估 HCPs 在导管使用、护理和维护方面的熟练程度。教育 HCPs 关于尿液培养管理的重要性(以区分定植与感染),并指导何时进行尿液培养。要求临床医生在申请尿液培养时提供合理的适应症。举办培训课程,重点讲解尿液标本采集的正确技术,强调及时送检。教育临床医生探索其他膀胱管理方法,例如间歇性导尿。确保及时共享数据并向相关利益方报告。
CAUTI 监测
采用一致的监测方法和定义,以便能够与基准标准(如 CDC/NHSN 发布的标准)进行数据比较。可监测 CAUTI 发生率和导尿管使用率(DUR),并根据风险因素(如不同病房或临床服务路径)对 CAUTI 发生率进行分层和风险调整。
内部报告 CAUTI 发生率
包括向医院高层、护理领导层以及临床医生传达过程和结果指标。应重点关注尿液培养率以及尿液采集技术的依从性。在报告时,应将医院的 CAUTI 发生率与 CDC/NHSN 和 INICC 国际数据进行比较。
监测对预防 CAUTI 建议的依从性
通过使用检查表评估和记录对留置尿管插入和维护指南建议的依从性,确保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识别和解决不足之处。
绩效反馈
在绩效反馈会议中,感染预防专家可以展示图表,说明 HCPs 每月对感染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水平。利用感染控制工具识别 HCPs 依从性的不足,并利用 「 观察者效应 」 影响 HCPs 的行为。
主要举措
留置尿管的置入
仅在必需时插入导尿管,并仅在适应症持续期间保留导尿管。适应症包括:特定手术操作、ICU 患者频繁调整治疗、急性尿潴留的管理、帮助开放性压疮或皮肤移植的愈合过程、作为姑息治疗和/或舒适护理的一部分。
在适当情况下,考虑探索膀胱管理的替代方法,例如间歇性导尿。
采用适当的留置导尿管插入技术。
在置管过程中,考虑两人合作以协助患者体位摆放,并监测潜在的污染。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在尿管插入过程中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设备。
使用无菌手套、铺巾、海绵和无菌消毒溶液清洁尿道口,并使用一次性无菌润滑剂。
选择能够确保充分引流的最小直径的尿管。必要时可探索其他类型的导管和尺寸,特别是对于预计插管困难的患者。
留置尿管的管理
保持日常卫生习惯。建议在导管插入前使用氯己定消毒,避免使用酒精。
尿管置入后,妥善固定尿管,以防止移位并减少尿道牵拉。
持续维护无菌的密闭引流系统。
当无菌系统被破坏、连接断开或发生漏尿时,使用无菌技术更换尿管和集尿袋。
在清洁消毒采样端口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或套管适配器从无针采样端口抽取少量尿液样本。
确保尿液样本及时送检,最好 1 小时内。如果无法立即运输,考虑将样本冷藏(不超过 24 小时)或使用含防腐剂的收集杯。对于较大容量的尿液样本(如 24 小时尿液分析),需从引流袋中无菌采集。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始终将尿袋置于膀胱水平以下,避免将其放置在地上。确保引流管无扭曲。定期使用患者的专用容器清空收集袋,避免接头接触收集容器。
额外干预措施
额外的干预措施适用于采取前述基本 CAUTI 预防策略后,CAUTI 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的医院和/或人群。
制定术后尿潴留诊断和管理的标准化共识,应包括护士主导的间歇性导尿指南,并在适当情况下使用膀胱扫描仪。
建立导管使用及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系统,用于识别高风险单元或医院。评估过程和结果指标,例如标准化使用率和标准化感染率。定义和监测导管相关损害(除 CAUTI 外),包括导管阻塞、意外拔除、导管创伤或拔除后 24 小时内重新插入等问题。
不推荐的 CAUTI 预防措施
常规使用抗菌涂层导尿管。
在尿管密闭系统中引入开口。
进行无症状菌尿筛查(孕妇和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除外)。
常规使用膀胱冲洗作为预防感染的措施。
常规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作为感染预防措施。
定期更换导尿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措施。对于长期留置尿管超过 7 天的患者,在采集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可以考虑更换导管,以获取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消毒液消毒生殖道黏膜。
有待解决的干预措施
选择消毒溶液还是无菌生理盐水用于导管插入前的尿道口和会阴清洁。
使用尿路抗菌药(如乌洛托品)预防尿路感染。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空间隔离,以防止可能定植于尿液引流系统的病原体传播。
常规更换留置超过 30 天的尿管作为标准感染预防措施。
从成人急症护理环境到儿科急症护理环境中,制定和优化 CAUTI 预防及尿液培养管理的最佳实践。
使用银合金水凝胶涂层导管。
资源有限情况下的防控建议
在中低收入国家,CAUTI 预防的关键是加强教育和培训。研究表明,医疗专业人员在导尿管插入和维护中的依从性较低,尤其是在无菌技术、手卫生和导尿管固定方面。与良好知识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工作经验、工作单位、培训和获取指南的机会。与良好实践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工作经验、态度和对 CAUTI 预防知识的掌握。
实施集束化干预 bundle 九项基础措施。实施六项多维度管理方法。
总结
证据表明,中低收入国家的 CAUTI 发生率持续高于高收入国家的三倍以上。本指南系统地总结了 CAUTI 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通过实施基于证据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 CAUTI 的发生率、减少相关成本并改善患者预后。多维度的 CAUTI 预防方法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Victor D.R., Ziad A. M., Emanuele N.,et al. Preventing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 position pap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update[J]. Int J Infect Dis.2025 Feb:151: 107304. doi: 10.1016/j.ijid.2024.1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