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床旁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床旁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estunmedical.com/?list_20/480.html

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常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制约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促进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肢体功能恢复,还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康复机器人作为新兴治疗手段,近年来在临床康复工作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康复机器人凭借其同质化的运动模式和精准的传感器技术,能够精确测量运动学参数,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的康复治疗[1,2]。

嘉兴常春藤老年医院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以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3]。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2024年3月~4月收治于本院的脑卒中导致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

  1.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2. 下肢肌力≤2级
  3. 均为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沟通无障碍

排除标准:
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脱落标准:
因各种因素导致不能完成本研究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床旁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运动疗法操作。具体方案如下:

  1.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2. 治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第1、2周):机器人被动训练为主
  • 第二阶段(第3、4周):物理治疗师手法治疗为主,主动训练20分钟;同时增加机器人执行的被动和辅助运动训练20分钟

研究结果

  • 第一阶段训练结束后,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439,P<0.05),FMA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6.722,-8.732,P<0.05)
  • 第二阶段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24.491,-8.947,P<0.05)
  • 观察组训练后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00,P<0.05)
  • 两组患者训练后的MBI分数均优于训练前(t=-1.430,-1.651,P<0.0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增加康复治疗强度可有效缩短康复科患者的住院时长[10]。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更高强度的治疗后,其住院时长减少了14天。同时,对照组的痉挛控制情况也优于观察组,康复机器人的辅助参与有助于缓解痉挛,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为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显著增强了其在实践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本研究成果为临床决策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对推动康复治疗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入探究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Roger Gassert,Volker Dietz. Rehabilitation robo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sorimotor deficits:a neuro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2018,15(1):46.
  2. David J Lin,Seth P Finklestein,Steven C Crame. New Directions in Treatments Targeting Stroke Recovery[J]. Stroke,2018,49(12):3107-3114
  3. 郭彦行.床旁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4):25-28.DOI:10.15971/j.cnki.cmdi.2024.14.00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