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几种微调(finetune)/后训练(post-training)的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几种微调(finetune)/后训练(post-training)的方法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35178/article/details/146153124

1. 监督微调(SFT)

监督微调是指通过标注好的数据集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

特点:

  • 输入/输出对:利用大量高质量的输入和输出对(如问题-答案对)进行训练。
  • 目标:让模型学习如何生成符合人类期望的输出。
  • 优点:简单直接,效果好,适用于明确任务。
  • 缺点:需要大量高质量标注数据,标注成本较高。

应用场景:

  • 微调模型以适应特定任务(如问答、翻译、文本分类等)。

2.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人类偏好优化模型行为的方法。

特点:

  • 三阶段流程
    1. 通过SFT微调模型(初始模型)。
    2. 训练奖励模型(Reward Model, RM),用人类反馈(如偏好排序)来指导。
    3. 使用强化学习(如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PPO)优化初始模型,使其生成更符合人类偏好的输出。
  • 优点:能够捕捉复杂的、难以明确定义的偏好。
  • 缺点:训练过程复杂,依赖高质量的人类反馈数据。

应用场景:

  • ChatGPT等对话模型的训练,用于生成更符合用户预期的回答。

3. 直接偏好优化(DPO)

直接偏好优化是一种替代RLHF的优化方法,直接将人类偏好信号融入到模型训练中。

特点:

  • 直接优化偏好:不需要训练奖励模型,而是直接根据人类偏好数据进行优化。
  • 简化流程:相比RLHF,省去了奖励模型的训练步骤。
  • 优点:训练效率更高,避免了强化学习中的不稳定性。
  • 缺点:可能不如RLHF在复杂偏好场景中表现优异。

应用场景:

  • 类似RLHF的任务,但需要更简单的实现。

4. 离线+在线阶段

离线+在线阶段是一种结合了静态数据训练(离线阶段)和动态数据优化(在线阶段)的训练方法。

特点:

  • 离线阶段:使用预先收集的静态数据集进行初步训练或微调。
  • 在线阶段:通过用户交互或实时反馈进一步优化模型。
  • 优点:能够动态适应新数据或实时需求。
  • 缺点:在线阶段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和实时反馈机制。

应用场景:

  • 需要持续改进的模型(如实时交互式AI系统)。

5. 知识蒸馏

知识蒸馏是一种通过将大型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小型模型的方法。

特点:

  • 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用一个强大的教师模型生成软标签(soft labels),然后用这些标签训练较小的学生模型。
  • 目标: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少模型的计算需求。
  • 优点:降低模型复杂度,提升推理速度。
  • 缺点:可能会损失部分性能。

应用场景:

  • 部署在资源受限的环境(如移动设备或嵌入式系统)。

6. 合成数据

合成数据指通过生成器模型或规则生成假数据,用于扩充训练数据集。

特点:

  • 数据生成:利用现有模型生成额外的数据(如问题-答案对、对话数据等)。
  • 目标:弥补真实数据不足的问题。
  • 优点:降低数据标注成本,扩展数据规模。
  • 缺点:生成数据质量可能不如真实数据,可能引入噪声。

应用场景:

  • 数据稀缺的任务,或需要大规模数据的模型微调。

总结对比表

方法
核心机制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SFT
标注数据监督学习
简单直接,适合明确任务
标注成本高
明确任务的微调
RLHF
强化学习+人类反馈
捕捉复杂偏好
训练复杂,依赖人类反馈
对话模型优化
DPO
直接优化人类偏好
简化流程,训练效率高
在复杂偏好场景下可能效果有限
偏好优化任务
Offline + Online
静态数据+动态优化
动态适应新需求
在线阶段计算资源需求高
需要持续改进的系统
Knowledge Distillation
知识迁移
减少计算需求,提升推理速度
性能可能有所下降
部署在资源受限环境
Synthetic Data
生成假数据扩充训练集
降低标注成本
数据质量可能不高
数据稀缺任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