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遥感应用领域有哪些
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遥感应用领域有哪些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面、海洋等对象信息的技术。它在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遥感技术的现状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被动接收远距离目标物所辐射信息的方法。它涵盖了摄影测量、电视测量、多光谱测量、红外测量、雷达测量、激光测量等多种技术手段。遥感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物理、数学和生物地学规律,形成了一套综合性技术系统,用于研究地球环境与资源。
当前的遥感技术主要由以下设备构成:
- 光学传感器:包括框幅式摄影机、成像光谱仪等
- 激光设备:激光测高仪和激光雷达
- 微波传感器
- 配套软件技术
遥感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装置于不同空间平台上的遥感器对地面进行连续扫描,可以获得无一遗漏的地面二维阵列图像(遥感影像)。由于不同资源的反射光谱不同,人们能够在遥感影像中区分出各种不同的资源分布及分类等信息。
卫星遥感图像具有以下优点:
- 可以方便地获取沼泽、沙漠、雪山、高原、河口等人迹罕至地区的图像
- 全球各地的卫星遥感图像都编有索引并提供资料,使用方便
- 具有多波段特性,有利于地物识别和分类,可进行微彩色合成
- 为数字图像,可用图像处理系统或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
- 可以实现有限的主体覆盖,中高纬地区可以进行立体观测研究
- 由于高空拍摄,可以近似认为是垂直摄影,可用于各种专题制图
- 每一幅卫星遥感图像覆盖面积大,研究成本低
卫星遥感图像的数字磁带(CCT磁带)是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所需的原始资料,可以根据各种专业的需要,进行不同模式的数字处理,处理之后,可以得到不同信息内容的图像。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磁带具有使用灵活、处理方便、信息精确和保真可靠等优点。
陆地卫星将遥感图像数据发送到地面接收站,由地面接收站的数据处理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先记入高密度磁带(HDDT),然后再经过第二次处理,便可以将卫星遥感图像信息以胶片像纸或数字磁带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微波等数据,可以测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酸雨进行监测,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和追踪,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调查
资源调查是遥感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可以调查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覆盖率进行监测,发现非法砍伐情况,保护森林资源。
农业资源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农田的数据,包括土壤肥力、植被覆盖、气候等因素。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的数据,包括交通状况、建筑物、绿化等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和竞争力。
灾害预警
灾害预警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地球表面的数据,监测灾害区域,提前预警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洪水、滑坡等进行监测和预测,提高灾害应对效率。
总之,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