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与太阳同寿的水熊虫,你见过吗?
地表最强!与太阳同寿的水熊虫,你见过吗?
水熊虫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或许只有太阳停止燃烧,它们才会灭绝。变色、隐生、抗辐射,耐高温,快来看看水熊虫有哪些绝技吧。
水熊虫,乍一看这个名字,你或许会认为这种动物生活在水中,长得像一头熊。关于第一部分的猜想,大致正确。大部分水熊虫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和苔藓植物的水膜中,但其实无论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是海拔-4000米的深海地带,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而第二个猜想,长得像一头熊?却和现实大相径庭。水熊虫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动物,大部分体长不超过1毫米。最小的种类初生时只有50微米,最大的种类也不过1.2毫米。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微米到毫米之间并非十进制,而是千进制。50微米仅相当于0.05毫米。那么小的身形,只能借助显微镜一窥究竟。
那么为何水熊虫会叫水熊虫呢?
水熊虫的英文名:Water bears,照词直译即为“水熊虫”。然而作为及物动词,bear却还有“忍受,承受,支撑”的含义。这种小动物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和彪悍的生命力,它们能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生存30年之久,进入隐生状态后还能忍受极端高低温、辐射,甚至能在宇宙的真空环境下生存。
八只脚,会变色
水熊虫是缓步动物门中的一类,它们的身体由头部和四个体节构成,身体被角质层覆盖,长长的细胞组成的肌肉填满各个体节。它们的口部有两个向前突出物,一个用于刺进食物,一个用于吸收液体。每个体节两条腿,共有八条腿。根据种类的不同,腿的末端长有爪子、吸盘或脚趾。
腹中空空的水熊虫通体透明无色,而吃饱了的水熊虫则色彩各异。它们体表的颜色主要由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赋予,依据摄入的类胡萝卜素多寡,它们会变化为黄色、棕色、深红色或绿色。
隐生状态,死而复生
在面对恶劣环境时,水熊虫会停止一切新陈代谢,进入“隐生状态”。处于该状态下的水熊虫,从生物层面来说已完全死亡。但这其实是一种假死。
在隐生状态下,水熊虫可以在151℃的高温、-272.8℃的低温(接近绝对零度)、真空、高度辐射及高压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当隐生的水熊虫再次接触到水时,它们便如凤凰涅槃般舒展身体,重又“复活”。这个状态被称为“水合”。
曾经有一只经过水合后重生的水熊虫,科学家们利用碳十四测定后发现该水熊虫隐生了超过120年。
听起来虽然不可思议,但其实隐生状态中的水熊虫没有任何抵抗物理伤害的能力。如果有其他生物将它们作为食物给吞吃下肚,或者刻意用物理手段将它们的身体碾碎,它们也是会死的。而这样的行为在大自然中十分常见,只能说那只隐生了120年以上的水熊虫是命运的宠儿。
太空育子,辐射余生
2007年,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次极端试验。他们向太空发射了火箭飞船,并将水熊虫置于裸露的飞行器中。该飞船在低地球轨道的太空中航行,充分暴露在高能紫外线辐射中。十天后,飞船回到地球。科学家们对飞船上搭载的水熊虫进行水合后,超过68%的水熊虫幸存了下来,而且有不少水熊虫诞下了后代。
2011年5月,意大利的科学家将水熊虫与其他极端微生物放在一起搭乘STS-134号航天飞机突入太空进行实验。最后得出“微重力及宇宙辐射对水熊虫等缓步动物的飞行影响不大,它们肯定能在太空研究中扮演有用的角色。”的结论。
水熊虫是第一种能在太空中生存的动物,更有甚者,它们甚至能在太空中生育后代!在太空中生育后代,真酷,这绝对是NASA宇航员们梦寐以求的超能力。
大部分水熊虫都不惧怕宇宙辐射,它们不吃不喝生存超长时间以及与生俱来的隐生特性引起了医疗、药物、生物、人类寿命、宇宙航空等诸多领域的浓厚兴趣。但时至今日,水熊虫依然带着神秘的面纱,人类对它们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