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规则详解:上场人数、位置与比赛流程
排球比赛规则详解:上场人数、位置与比赛流程
排球运动是一项团队协作的竞技体育项目,每支队伍由12名正式队员组成,其中6人在场上比赛,包括两名主攻、两名副攻、一名二传、一名接应二传和一名自由防守人。队员在场上站成两排,前排为4、3、2号位,后排为5、6、1号位。发球时双方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
队员职责
二传手:负责组织全队进攻,传球精准快速是必备素质。好的二传手不仅要有能力与扣球队员组合变化,还要了解各攻击手特性,在比赛中保持清醒头脑。
自由人:专职防守,负责接发球和扣球,通常由一传技术好的矮个子球员担任。自由人替换次数不受限制,但两次替换之间必须隔一次死球。
副攻手:是靠近二传手打出快攻的球员,通常为队中最高的球员,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术。
主攻手:在靠近标志杆的位置进攻,依靠强力扣杀得分,有时也进行斜线助跑和快攻。惯用右手的主攻手适合在4号位进攻,惯用左手的适合在2号位。
比赛规则
每局比赛前,教练员需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不得更改。每队上场6人,站成两排,前排为4、3、2号位,后排为5、6、1号位。
比赛中只有场上队长可向裁判员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规则。教练员可在暂停和局间间隙时间进行指导。
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每次暂停不得超过30秒。1局比赛每队可要求两次暂停,换人最多不得超过6人次。
获得发球权的一方须先轮转,1号位队员在裁判员鸣哨后8秒钟内将球击出。发球离手后,如果球在中途触及发球队场上队员、标志杆、其他障碍物,发球不过网或球落在对方界外均为发球失误。
队员可用身体任何部位触球,但不得停留。每队最多触球3次,如果1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1次,被判为连击。同队2个队员同时触球作为2次触球。
在网上同时触球后均再可击球3次。
特殊规则
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对任何高度的球作进攻性击球;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只能作球体不高于球网上沿的进攻性击球,进攻线后可击任何高度的球。
过网击球:队员不得过网击球,但击球点在本场区,球离手后手随球过网不判过网犯规;对方击球前,拦网队员手触及对方场区上空的球,判过网犯规;对方击球后,许可在对方场区拦网。
过中线: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地面即判过中线犯规;但一脚或双脚的一部分踏过中线,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线上或在中线上空则不判犯规;队员可伸手在网下击球,但不得阻碍对方队员。
拦网:只准前排队员进行单人或集体拦网;在1次拦网中,球可连续触及1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头或腰部以上身体任何部位均算1次拦网;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3次。拦网手触球后,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失误。
比赛流程
赛前准备: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选择发球权、球区。
比赛开始与停止: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站好。
得分:一方发球后对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暂停与换人: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正规比赛每8分一次技术暂停;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回到该局替换他的队员位置;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比赛形式
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前4局比赛采用25分制,每个队只有赢得至少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才胜1局;第5局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在决胜局(第五局)的比赛,先获15分并领先对队2分为胜。
裁判设置
正式排球比赛应有第一、第二裁判员各1人,记录员1人,司线员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