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治疗过敏反应——应对与处理
输液治疗过敏反应——应对与处理
输液过敏反应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系统介绍了输液过敏反应的定义、临床表现、分级、紧急处理流程、药物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输液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输液过敏反应概述
输液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输入的药物、溶液或输液器具中的某些成分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其发生机制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如IgE),并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IgE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引发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与分级
皮肤症状
- 皮肤潮红
- 瘙痒
- 荨麻疹
- 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症状
- 喉头水肿
- 声嘶
- 喉梗阻
- 气管支气管痉挛
- 咳嗽
- 喘息
- 呼吸困难
- 发绀
循环系统症状
- 面色苍白
- 四肢厥冷
- 烦躁不安
- 冷汗
- 心悸
- 胸闷
- 心律失常
- 脉搏细速
- 血压下降
消化系统症状
- 恶心
- 呕吐
- 腹痛
- 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
- 烦躁
- 头晕
- 头痛
- 惊厥
- 昏迷
三、分级
- I级:仅出现皮肤症状,如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等。
- II级:出现明显的但尚无生命危险的症状,包括皮肤症状,以及代偿性低血压、心动过速、轻度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轻度喘息)等。
- III级:威胁生命的症状,包括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严重的气道痉挛、失代偿低血压、严重呼吸困难等。
- IV级:循环无效,心肺骤停。
四、紧急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器,停止输液,并保留输液通路,更换输液管,接上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这样既可以防止过敏原继续进入体内,又能保持静脉通路畅通,以便后续给药。
- 呼叫急救团队:迅速呼叫医生和护士,告知患者出现输液过敏反应,请求支援。同时,准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物、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等。
- 安置患者体位:将患者安置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可将下肢抬高15° - 30°,以增加回心血量。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如果患者出现喉头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确保气道通畅。
五、药物治疗方案
- 肾上腺素:是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对于成人,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3 - 0.5ml;对于儿童,剂量为0.01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0.3ml。可视病情20 - 30分钟重复使用。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缓解过敏症状。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地塞米松5 - 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 - 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可减轻过敏反应的炎症和水肿。
-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可缓解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组胺引起的过敏症状。
- 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10%葡萄糖酸钙10 - 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过敏症状。
六、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 详细询问过敏史: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接触性过敏史等,并记录在病历中。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特别谨慎选择输液药物和器具。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输液前,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药品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输液准确无误。同时,检查输液器具是否完好、无破损,药品是否有变质、浑浊、沉淀等异常现象。
-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对于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在使用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该药物;结果为阳性者,应禁用该药物,并在病历和床头卡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
- 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对于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以及有无过敏症状出现。一般每15 - 30分钟巡视一次患者,如有异常,及时发现并处理。
七、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介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因[疾病名称]入院治疗,遵医嘱给予[药物名称]静脉输液。输液约10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气促等症状,测血压80/50mmHg,心率110次/分。
处理过程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接上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呼叫医生和护士,将患者安置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吸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15分钟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升至100/60mmHg,心率降至90次/分。
经验总结
在输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对于过敏反应的处理,要迅速、准确,按照紧急处理流程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救治。
八、总结与展望
输液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输液过敏反应的概述、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流程、药物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提高对输液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以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输液药物和器具,以及更加精准的过敏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进一步降低输液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是预防和处理输液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
以上内容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