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城市志|新一轮“抢人大战”,传递出什么新信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城市志|新一轮“抢人大战”,传递出什么新信号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64075

近年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今年开年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升级“抢人”政策,其中一线城市更是动作频频,从提供免费住宿、报销面试路费,到发放无息贷款、减免办公室租金,再到开放实验室使用、设立天使母基金等,可谓招数迭出。这一轮“抢人大战”与以往有何不同?它又释放了哪些人才竞争的新信号?

新一轮“抢人大战”,有点不一样

与前几年的“抢人大战”相比,今年开年以来的“抢人”氛围确实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参与城市的变化:过去由二线城市率先发起的“抢人大战”,如今却是一线城市声量最大,措施也最为亮眼。

  2. “抢人”方向的转变:从之前的侧重数量扩张,转向更加注重高水平高科技人才的引进。

  3. 目的导向的调整:从追求落户数量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转向以服务产业升级为主,更加注重按需引才。

例如,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胸怀使命、担当重任的尖端人才。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过七成,直接瞄准当前热门产业需求。

这种变化的背后,既有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宏观背景,也受到了“杭州六小龙”现象带来的创新“鲇鱼效应”的影响。一线城市在住房、办公成本较高的痛点,也促使它们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抢人”措施。

人才竞争,引才与育才同样重要

城市间的人才竞争是一个综合性的比拼,既要能“引”进来,更要能“留”得住;既要重视招引人才,也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以上海为例,其做法颇具代表性。上海提出要加大超常规的快速引才力度,用好“伯乐”机制,放眼全球引进顶尖人才。这表明一线城市在人才招引上需要具备全球竞争力。

在“育才”方面,上海强调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持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同发力、联合育人,使人才培养更好匹配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反映在各大顶尖学府纷纷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增招生计划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

不管是“引才”还是“育才”,最终都需要打造能让人才大展拳脚的创新生态。这包括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营商环境的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

这一轮人才竞争的风向标意义

一线城市加大人才的招引、培育力度,不仅关乎城市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赛中的站位。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突围速度,往往决定着国家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赛中的站位。

一线城市在创新资源、市场规模、开放程度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理应在人才生态竞争中承担起“挑大梁”的角色。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战略方向。

与上一轮“抢人大战”相比,这一轮人才竞争更聚焦于产业甚至具体岗位需求,意味着将更加精准务实,可以倒逼更多地方把“抢人”精力放在瞄准产业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上,避免过去一些地方单纯通过送户口、给补贴等方式盲目“抢人”。

不过,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他类型人才的价值。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复合型的。一座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包容度越高,越容易激发创新活力。

在这个意义上,新一轮城市“抢人”要求更高、更精准,但并不意味着过度功利化。让各层次各类人才都能各显其能,才能让创新创造动力最大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