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路分析基础:从欧姆定律到交流电路阻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路分析基础:从欧姆定律到交流电路阻抗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qq_39725309/article/details/146381844

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其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是理解电路行为的关键。本文将从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扩展到交流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影响,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的电路理论知识体系。

1. 欧姆定律(Ohm’s Law)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公式

V = I × R

其中:

  • V = 电压(单位:伏特 V)
  • I = 电流(单位:安培 A)
  • R = 电阻(单位:欧姆 Ω)

通俗理解:

  • 电压(V)是推动电流的“电势差”
  • 电阻(R)阻碍电流流动
  • 电流(I)由电压驱动,受电阻影响

类比水流:

  • 电压(V)→ 水泵的压力
  • 电流(I)→ 水管中的水流量
  • 电阻(R)→ 水管的粗细(细管 = 大电阻,粗管 = 小电阻)
  • 更高的电压推动更大的电流,而更大的电阻会减少电流

2. 公式变形(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计算电流(I)

I = V / R

电流 = 电压 ÷ 电阻

示例:如果 V = 10V,R = 5Ω,则电流:

I = 10V / 5Ω = 2A

计算电阻(R)

R = V / I

电阻 = 电压 ÷ 电流

示例:如果 V = 12V,I = 3A,则电阻:

R = 12V / 3A = 4Ω

计算电压(V)

V = I × R

电压 = 电流 × 电阻

示例:如果 I = 0.5A,R = 20Ω,则电压:

V = 0.5A × 20Ω = 10V

三者关系图(欧姆定律可以用三角公式帮助记忆):

⬆️ V = 电压 ⬆️
      ┌──────────┐
      │   V = I × R   │
      ├──────────┤
      │  I = V ÷ R  │
      │  R = V ÷ I  │
      └──────────┘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分压,总电阻相加。

  • 电流不变:I总 = I₁ = I₂ = I₃
  • 电压分配:V总 = V₁ + V₂ + V₃
  • 总电阻:R总 = R₁ + R₂ + R₃

💡 示例:

10V 电源 → [ R1 = 2Ω ] → [ R2 = 3Ω ] → 地

总电阻:𝑅总 = 2Ω + 3Ω = 5Ω

总电流:𝐼 = 10𝑉 / 5Ω = 2𝐴

各电阻上的电压:

  • V₁ = I × R₁ = 2A × 2Ω = 4V
  • V₂ = I × R₂ = 2A × 3Ω = 6V

电压在电阻上按比例分配,电流保持不变

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流,总电阻减小。

  • 电压不变:V总 = V₁ = V₂ = V₃
  • 电流分流:I总 = I₁ + I₂ + I₃
  • 总电阻计算公式:

1 / R总 = 1 / R₁ + 1 / R₂ + 1 / R₃

💡 示例:

12V 电源 → ( R1 = 4Ω 并联 R2 = 6Ω ) → 地

总电阻:

1 / R总 = 1 / 4Ω + 1 / 6Ω = 3 / 12 + 2 / 12 = 5 / 12

R总 = 12 / 5 = 2.4Ω

总电流:

I总 = 12𝑉 / 2.4Ω = 5A

各支路电流:

  • I₁ = 12𝑉 / 4Ω = 3A
  • I₂ = 12𝑉 / 6Ω = 2A

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相等,电流按电阻大小分配。

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受材料、温度、长度、面积影响:

因素
影响
材料
铜、银电阻低,铁、镍电阻高
长度
电阻 ∝ 长度(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截面积
电阻 ∝ 1/面积(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温度
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半导体相反

温度影响电阻,例如热敏电阻(NTC / PTC),在电路中用于温度检测。

交流电路中的阻抗(Impedance)

在含有电容(C)和电感(L)的交流电路中,电阻的概念需要扩展为“阻抗(Impedance,Z)”。

  • 阻抗(Z)是电路对交流电的“等效电阻”,用复数表示:

Z = R + jX

其中:

  • R = 电阻(Ω)→ 不依赖频率
  • X = 反应元件的电抗(Reactance,Ω)→ 依赖频率
  • 电抗由电容和电感决定,影响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电容、电感的阻抗

4.1 电容的阻抗(电容抗,Capacitive Reactance)

电容的阻抗(𝑍c)随频率增大而减小,计算公式为:

其中:

  • 𝑗 是虚数单位(𝑗² = −1)
  • ω = 2πf (角频率,单位:弧度/秒)
  • C 为电容值(单位:法拉,F)

高频下,电容阻抗很小 → 电容“短路”高频信号

低频(DC)时,𝑍c → ∞ → 电容相当于开路

高频(𝑓→ ∞)时,𝑍c → 0 → 电容相当于短路

4.2 电感的阻抗(电感抗,Inductive Reactance)

电感的阻抗(𝑍˪)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计算公式为:

其中:

  • L 为电感值(单位:亨利,H)

高频下,电感阻抗很大 → 电感“阻碍”高频信号

低频(DC)时,𝑍˪ → 0 → 电容相当于短路

高频(𝑓→ ∞)时,𝑍˪ → ∞ → 电容相当于开路

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

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扩展为:

V = I × Z

其中:

  • V = 交流电压(复数)
  • I = 交流电流(复数)
  • Z = 复数阻抗(Z = R + jX)

阻抗 𝑍 取代了直流电路中的电阻 𝑅,用于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含电容 & 电感的电路分析

纯电容电路(电路描述)

交流电源(V) → [ 电容 C ] → 地

计算电流 𝐼(使用 𝑍c ):

纯电容电路中,电流比电压超前 90°(相移 = +90°)。

纯电感电路(电路描述)

交流电源(V) → [ 电感 L ] → 地

计算电流 𝐼(使用 𝑍˪ ):

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比电压滞后 90°(相移 = -90°)。

RLC 串联电路(电路描述)

交流电源(V) → [ R ] → [ L ] → [ C ] → 地

总阻抗 𝑍总:

相位角(𝜃):

当 𝜔𝐿 = 1 / 𝜔𝐶 时,电感和电容的电抗相互抵消,电路进入“谐振”状态(共振频率):

谐振时,电路仅剩电阻 𝑅,电流最大。

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欧姆定律扩展为“阻抗”形式,用于分析交流电路;阻抗用于分析含电容 & 电感的交流电路,是电路设计能力的基础组成要素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