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司马师和司马昭:权力诱惑下的兄弟情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司马师和司马昭:权力诱惑下的兄弟情谊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A6G905055394J3.html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传承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相处模式。他们没有像其他历史上的兄弟一样互相残杀,而是选择了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模式并非出于高尚品德,而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揭示这对兄弟在权力诱惑面前的真实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争夺权力而手足相残的事例屡见不鲜。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却在权力诱惑面前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相处模式。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兄友弟恭的高尚品德,而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内讧。

河内司马氏家族中,司马师常常被忽视,但他的能力、情商、政治智慧以及杀伐决断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其父司马懿。以高平陵政变为例,司马懿在谋划此事时,仅与司马师商议,对司马昭隐瞒至行动前夕。司马昭得知后,惊恐得一夜未眠。司马懿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司马师手中握有 “王牌”。

当年曹叡托孤时,司马懿虽与曹爽共执朝政,但随后被曹爽架空。在此期间司马懿一方面禁止司马家子弟为官以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安排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统领一部分禁军。因此在高平陵政变前,司马懿和司马昭实际上都是 “光杆司令”,司马氏所依仗的武装力量正是司马师在中护军任上暗中培养的三千死士。尽管后来的政变中,三千死士的作用可能没有史书中描述的那么关键,政变成功的关键在于司马懿联合了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并说服郭太后,以太后名义下诏罢免曹爽,使政变师出有名。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司马师没有这三千死士作为后盾,司马懿恐怕也不敢轻易发动政变。

高平陵政变之后,司空王凌因不满司马懿专政而企图起兵反叛。司马懿得知后,携司马师及其养子司马攸前去征讨。平定王凌后不久司马懿去世,司马师顺势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相比之下司马昭在这段时间的存在感较低。据记载司马昭第一次出征是在正始五年(244 年),第一次以统帅身份领兵则是在嘉平五年(253 年)。由于早期缺乏历练,他在东兴之战中的表现不佳。魏军战败后,司马师主动承担责任,未惩处参战将领,而司马昭却在战败后询问责任归属,参军王仪指出责任在元帅(司马昭),他一怒之下杀了王仪引发众怒,司马师不得不削去他的侯爵以平息众怒。由此可见司马昭早期只是个跟班角色,不受司马懿重视,司马懿原本计划由司马师作为唯一接班人,曹魏江山应由司马师或其后代取代。

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司马昭虽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他,但司马师却英年早逝。正元二年(255 年),司马师因眼睛震出眼眶,痛苦地死于许昌,年仅四十八岁。此时司马家族面临内忧外患,外部有蜀汉和东吴的威胁,内部魏帝曹髦试图收回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让年仅十岁的司马攸接班显然不合适,于是司马昭接过了家族大权。

从小跟班突然成为掌权者,司马昭显得有些慌乱。由于准备不足且政治火候欠佳,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出了一些不当行为,如当街弑君、迫害嵇康等,这使得他的声望大幅下降,甚至失去了登基称帝的资格。但幸运的是魏国在他不看好的情况下灭掉了蜀汉,他借此机会进位为晋王,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咸熙二年八月(265 年 9 月)司马昭病死,次年他的嫡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在此之前司马家族内部还算和睦,但这种和睦并未持续下去。司马昭生前曾多次表示天下应是司马师的,他只是暂摄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应归司马攸。这不仅是因为他喜爱司马攸,还因为他深知自己能得到朝中文武的支持,是因为他是司马师的胞弟、司马氏的代言人。因此他给予司马攸诸多优待,在政治联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为司马攸安排的正妃是贾充的女儿贾褒,而司马炎的正妻杨艳出生的弘农杨氏已没落,无法与贾氏相比。

满朝文武原本希望按照司马懿 — 司马师 — 司马攸的顺序传承权力,但最终变成了司马懿 — 司马昭 — 司马炎这一系。司马炎继位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将大量精力用于对付司马攸。他不顾朝臣反对,执意将司马攸任命为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并令其回封地齐国。司马攸最终因气愤过度而呕血身亡。司马炎表面上伤心,暗地里却很高兴。此后他认为天下太平,无人能威胁自己,便开始懈怠政务,沉迷于游乐宴会,导致奢侈荒淫之风在统治阶级中蔓延。

太熙元年(290 年)四月司马炎驾崩,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由于司马衷智商低下,无法处理国家大事,皇权落入外戚杨骏为首的三杨手中。贾南风不服与杨骏展开权力争夺,引发了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杨骏、卫瓘被杀,司马亮、司马玮丧命。之后的八年相对安定,但贾南风害死司马遹后,局势再次失控。赵王司马伦伪造诏书,先后杀死贾南风、废晋惠帝并自立为帝。其他藩王见状纷纷效仿,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相继登场,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给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创造了机会,中原大地陷入了空前的浩劫。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传承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呈现出复杂的关系。他们的故事以及后续家族的纷争,不仅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揭示了一个家族在权力诱惑下的兴衰沉浮,以及其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