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贾湖骨笛:传承八千年 今朝仍回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贾湖骨笛:传承八千年 今朝仍回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news.cn/ci/20250317/0386bfcb74bb4bc593ea159c6050dab6/c.html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的出土,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提前到8000多年前,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

在河南博物院,正在进行一场华夏古乐的演出。乐团复制了馆藏的土鼓陶埙等近20种乐器并配器成乐,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上古时期的中原大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乐器,正是贾湖骨笛。

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多为七孔,是中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将我国七声音阶的音乐史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被誉为是中华音乐文明之源。珍藏在河南博物院中的这只七孔骨笛器型完整,以它为原型的一比一复制品,能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它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结构,相当于我们传统乐曲、民族乐曲,甚至连国外的乐曲都可以吹奏。

或许是为了模仿鹤鸣、吸引猎物,又或许是为了向上天祈愿、诉说心声,8000多年前,贾湖先民将丹顶鹤翅膀上的尺骨锯截钻孔、修整成器。骨笛的音孔,直径最小的只有1毫米,每一个开孔都是十分规则的正圆形,任何音程都不超过5个音分差。早在8000多年前,他们就能在不规则的异型管上找到合理的音高排列,具备了相当高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

在第七个孔位前面还有一个小洞,现在经过好多学者研究,这个小洞是为了调音用的,那个小孔和第七孔挨的距离非常近,我们一般人根本就听不出来这个音乐的差别,但在那个时候的人们就能体会到这么微小的差别。

随着贾湖遗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学者还发现了贾湖骨笛除了乐器之外更多的功能。

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骨笛还是一件宗教器物,用来进行神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们礼乐文明往前追根,很可能就能追到贾湖遗址的骨笛上面来。

我们发现的一些两孔古笛,笛子的外身上雕刻有细如发丝的密密麻麻的菱形纹饰,这些纹饰又是对等的,所以我们的专家认为,贾湖骨笛一开始的时候,它可能展示的是它度量衡的作用。

如今,贾湖骨笛的故事仍在继续。它随着华夏古乐团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演出中大放异彩。在河南漯河市,一些学校还将骨笛学习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创编了适合孩子们演奏的曲目,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骨笛声声,深远悠扬,体会中国古代先民的音乐智慧。

初期的是以儿歌为主,到后面我们就介入古风风格的曲子,让孩子们在骨笛声中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