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增长新前沿——AI人工智能拐点重塑人类潜力 400+份报告汇总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增长新前沿——AI人工智能拐点重塑人类潜力 400+份报告汇总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nblogs.com/tecdat/p/18751221

在当下复杂且多变的商业环境里,企业增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全球经济形势的起伏不定、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以及社会需求的深刻转变,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身处其中的企业,必须精准把握行业动态,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汇总洞察基于470份AI、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这些报告涵盖了从技术创新到行业应用、从可持续发展到未来生活趋势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一、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变革

技术创新正以迅猛之势重塑商业格局,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对各行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埃森哲研究发现,GenAI有望优化各行业44%的工作时长,在银行业、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其工作时长优化比例分别可达72%、68%和67%。例如,数据科学家的部分工作借助GenAI,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像处理数字化或在线数据、评估数据质量及准确性等任务可实现自动化或优化增强。这意味着企业能够通过合理运用GenAI,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重塑工作流程与模式。

AI技术的发展还体现在多个维度,AI伙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与技术交互的方式,如同从传统图书馆管理员式的搜索模式转变为智能顾问模式;智能体的兴起构建了全新的AI互联生态系统,未来将推动企业以全新视角思考智能和自动化策略;空间计算结合现实与数字世界,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空间;人机互通技术致力于打破技术与人类之间的理解障碍,提升交互效率。这些技术趋势相互交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自2018年起,历经多个关键阶段。

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迅猛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核心力量,规模增长近20倍,在GDP中比重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核心力量。自2005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实现了惊人的扩张,从初始的2.6万亿元激增至50.2万亿元,增长了约19.3倍。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9.0%。同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也显著上升,从2005年的14.0%跃升至41.5%,提升了27.5个百分点,彰显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以美的集团为例,董事长方洪波推动的数字化转型“632”战略,使其在过去十年投入超170亿元,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显著增长,充分体现了“一把手工程”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在疫情期间,企业数字化韧性的重要性凸显,如瑞幸凭借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在危机中不仅稳住阵脚,还实现了与同行的差距拉大,展现出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应对危机时的强大支撑作用。

二、行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与机遇

各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推动下,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和增长机遇。

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研发转型成为关键。从传统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型,涉及产品互联、智能化升级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变。例如,要实现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型,企业的研发模式也需相应调整,包括从关注功能向注重体验转变、从孤立产品开发走向系统平台构建、从以硬件为主转向软硬件融合、从封闭研发迈向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数字化研发平台的升级。

合集评估了中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发现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最高,而采矿、建筑材料、轻工、纺织与服装等行业相对落后。根据数字化指数和盈利能力两个维度,将16个子行业分为引领型、敏捷型、前瞻型、谨慎型和沉稳型五组行业画像,各组画像的数字化进程、发展诉求和未来方向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细项指标分数,数字化设计、设备数字化和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的整体水平较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场景和能力。

在考虑数字化指数和各行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将16个子行业划分为五种行业画像,包括引领型行业、敏捷型行业、前瞻型行业、谨慎型行业和沉稳型行业。这些画像之间的数字化进程、发展诉求和未来方向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对以下五个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1. 引领型行业:包括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这些行业以技术密集、固定资产投入高、大规模和高精度生产、流程标准化为特点,最早开始数字化,并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较为成熟。

  2. 敏捷型行业:包括轨道交通、3C与家电、医药与食品、机械与设备。这些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未来的重点将是补齐短板,关注应用的协同和集成,以及大数据应用。

  3. 前瞻型行业:包括公共事业、钢铁、有色金属和船舶。这些行业的企业仍然敢为人先,推动数字化转型,未来的重点将是根据投入产出比进行数字化投资。

  4. 谨慎型行业:包括采矿和建筑材料。这些行业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人力劳动和经验传承,对数字化的价值认知较晚,因此行动相对保守和谨慎。未来的重点将是针对关键工序进行数字化改造,并逐步扩大数字化范围。

  5. 沉稳型行业:包括轻工、纺织和服装。这些行业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受制于盈利能力和资金能力的限制,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慢。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重点是采用轻量、低成本、快速见效的云化工业应用软件。

高科技行业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动先锋,正借助该技术加速转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高科技企业打造“即服务”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在产品设计环节,它能支持研发部门快速捕捉客户洞察,迭代原型;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可连接多数据集,缓解风险。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需投资内部基础设施,如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从业人员投入大量时间的数据预处理等工作,就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开展跨行业协作,建立生态系统,共同应对技术开发的挑战;注重技术应用的无障碍访问、可靠性和韧性,以及遵循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原则。人工智能代理在当今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人们的使用需求来看,不仅期望其处理日常繁琐任务,还希望它能在知识工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研究与总结、简化任务提高效率等,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强烈需求。在客户服务方面,代理的应用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代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其运行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出现偏离预期的行为,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测试和评估方面,离线评估相对更受青睐,这暗示了在线监控的难度较大。同时,人工监督和检查仍然是确保代理行为合理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行业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成绩斐然,但要实现“双碳”目标,仍需加快步伐。未来,新能源行业将朝着先进设计、能源物联网、储能技术创新、混合电厂以及全系统可视化等方向发展。例如,先进设计与数字化可助力光伏发电产业在2025年节省约27%的电力供应平准化成本。中国企业应从制定零碳战略、开发清洁能源生产价值链、构建未来能源网络等八个战略重点发力。像英国石油公司(bp)通过数字化创新,推动业务转型,致力于在多个新能源领域实现增长;远景科技集团部署碳管理系统,实现全球运营碳中和,为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可持续发展与供应链变革

在追求增长的同时,企业愈发重视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

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据《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埃森哲联合CEO调研》,约半数受访CEO承认气候变化等对企业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近三成认为供应链中断是低碳转型的重大风险。企业打造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要聚焦净零、循环和信任三个关键方面。

在净零排放方面,企业需解决范围3排放问题,重新规划供应链。

近八成企业承诺2050年净零排放,强调减少供应链中的范围3排放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在气候行动方面,近八成企业已经设立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并深刻认识到减少供应链中的范围3排放对于达成这些碳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企业不仅制定了2050年净零排放的宏伟计划,还承诺在2050年之前至少减少90%的碳排放,这涵盖了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循环经济模式对企业提升可持续能力至关重要,企业可通过实施资源友好型举措,如某全球领先饮料公司优化包装循环经济战略,减少原材料使用,增加可循环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声誉。信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需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如某全球知名奢侈品企业借助埃森哲建立负责任的采购能力,提升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形象。

四、适应未来生活趋势调整市场策略

社会和消费者层面的变化促使企业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经济下行时,部分企业削减开支影响客户体验,导致客户与企业之间产生摩擦。为重新赢得客户信任,企业应将重点放回客户体验上。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评估自身品牌的“客户宽容度”,在成本控制和维护客户关系之间找到平衡。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互联网体验更加个性化,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深入挖掘自身数据价值,构建独特的大语言模型。同时,企业要将相关技术和知识推广到核心团队,整合营销、销售和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无缝的互动体验。

当前创意内容存在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企业应重新重视创造力。以爱彼迎为例,该公司摒弃以销售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转变为品牌主导的公关活动,通过为创意人员提供支持,鼓励其突破技术限制,创造出更具情感共鸣的内容,提升品牌竞争力。

随着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运用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客户和员工的影响。比如,简化技术流程中的繁琐环节,在引入新技术时谨慎评估,避免给客户和员工带来负面影响,以此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社会的快速变化使传统生活方式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研究信息,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新需求和人生目标。根据这些变化,企业要及时调整品牌策略和产品服务,灵活调整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