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地藏王菩萨坐骑--谛听
神话:地藏王菩萨坐骑--谛听
在佛教文化中,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兽。它不仅在《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更在民间信仰中被视为吉祥之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谛听的神秘身份、形象特点、来历传说以及与獬豸的关联,带您领略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魅力。
一、谛听的神秘身份
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拥有着独特的身份。它被佛教尊为神犬,通人性,晓佛理,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西游记》中,谛听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能够辨别真假善恶。
谛听又被称为独角兽、地听、善听等。其形象由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构成,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社会上又缘称 “九不象”。谛听的原型是人们日常见到的最普通的白犬,据说唐代高僧金乔觉在开元末来到中国在九华山修行时,随身带着一只叫 “谛听” 的白犬。这位僧人面目酷似地藏菩萨,人们遂尊之为 “金地藏”,与金乔觉形影不离的白犬谛听,也被尊为神兽,一起供奉。
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道明还魂记》中,对谛听首次有文字记载。在明代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经案下伏的神兽,善于辨别真假善恶。在 “真假美猴王” 的情节中,谛听伏在森罗庭院一会后,虽分辨出了真假孙悟空,但却不敢当众明言,原因是假孙悟空神通与真孙悟空不相上下,幽冥众神都不是他的对手,一旦说破,假孙悟空可能会妖性大发,扰乱宝殿,致使阴府不得安宁。
谛听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民间也被广泛认为沾有 “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能起到 “辟邪”“消灾”“降福”“护身” 等作用,是吉祥之物。从造型上看,谛听的独角表示公断力,龙身代表吉祥,虎头象征智勇,犬耳代表善听,狮尾象征有耐性,麒麟足则表示四平八稳,都有非常好的寓意。
此外,翻遍《山海经》会发现一只与谛听长相和神通都十分相似的神兽 —— 獬豸。獬豸体型大的时候像牛一样,小的时候像羊一样,外形有些类似麒麟且全身长着浓密的黑毛,额头上生长着一只角。獬豸拥有极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了解人性,当它怒目圆睁时,就能明辨是非曲直,识得忠奸善恶。在古代,獬豸是官府正大光明的象征,古人还将獬豸的形象雕刻于公堂之上,以取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之意。谛听和獬豸的神通基本相同,都是明辨是非,辨别忠奸善恶,会不会远古时期的獬豸就是加入了佛教,而谛听之名就是地藏王菩萨赐给它的发号,以取善于聆听佛法之意呢?
二、谛听的形象特点
谛听的形象由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构成,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被称为 “九不象”。
独角表公断力,正如《论语》中孔子认为子路说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狱”。龙身象征着吉祥,虎头则表示智勇,犬耳代表善听,狮尾象征有耐性,麒麟足表示四平八稳。
谛听的形象集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于一身,可谓 “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民间广泛认为谛听沾有 “九气”,即 “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能起到 “辟邪”“消灾”“降福”“护身” 等作用,是吉祥之物。
从造型上看,谛听的各个部位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虎头象征着勇敢和智慧,让人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决不退让。犬耳灵敏,代表着善听,能够倾听世间万物的声音。龙身示为吉祥如意,寓意着好运和祝福。狮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办任何事坚持就是胜利。麒麟足视为四平八稳,象征着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为善为宝。
三、谛听的来历传说
- 据认为谛听的原身是唐代开元末年古新罗王子金乔觉带来的一只白犬。白犬与金乔觉共同苦修,在金乔觉坐化后,白犬也随之傍息。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转世,白犬便被尊为神犬谛听。
在唐朝开元末年,古新罗王子金乔觉看破红尘,毅然决定渡海来华削发为僧。年仅 24 岁的他,只带着一只忠诚的白犬踏上了漫长的修行之旅。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中国,在九华山这片灵秀之地驻足,开始潜心修行。在共同苦修的 75 年里,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处处使其逢凶化吉。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亦随之傍息。三年后,金乔觉尸身开缸,见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锁。众人认为金乔觉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而这只忠诚的白犬也被尊为神犬谛听。
- 谛听的形象演变与貔貅有关,在佛教中,貔貅也被称为谛听,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
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在佛教中,貔貅被称为 “谛听”。传说中,姜子牙帮助周文王打天下,他的坐骑就是貔貅。在汉代,貔貅被当做凶狠的瑞兽,用以镇宅辟邪,特别是在帝王陵园,它常和 “天禄” 同时出现,充任镇墓的守护兽。谛听的原型是人们日常见到的最普通的白犬,详情要追溯地藏菩萨的故事。金乔觉,法号地藏,人称 “地藏菩萨”“金地藏”,他在九华山修行时,随身带着一只白犬,后这只白犬被尊为神兽谛听。可见谛听的形象演变与貔貅有着一定的关联。
四、谛听与獬豸的关联
谛听和獬豸在长相和神通上十分相似,这让人不禁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獬豸在古代被视为官府正大光明的象征,能明辨是非曲直,识得忠奸善恶。而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同样具备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
从外观上看,谛听和獬豸都有独角。独角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公断力,如《论语》中孔子认为子路说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狱”。谛听的独角表公断力,獬豸的独角也使其在判断是非时具有权威性。此外,它们的形象都类似于麒麟,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
在神通方面,谛听和獬豸都能明辨是非。谛听在《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的情节中,伏在森罗庭院一会后,虽分辨出了真假孙悟空,但却不敢当众明言。獬豸则在古代传说中,当它怒目圆睁时,就能明辨是非曲直,识得忠奸善恶。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手下的臣子打官司,獬豸能根据诉状判断谁对谁错。
有人猜测远古时期的獬豸可能加入了佛教,成为了谛听。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谛听的原身是唐代开元末年古新罗王子金乔觉带来的一只白犬,后被尊为神犬。而獬豸在古代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如果獬豸加入佛教,地藏王菩萨赐其 “谛听” 之名,以取善于聆听佛法之意,也说得通。
总之,谛听和獬豸在长相和神通上的相似性,以及它们在文化象征意义上的共同点,为它们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五、谛听的寓意象征
-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象征着能接受宇宙信息、护身保险、听宇宙音频分辨是非、吉祥如意、智勇、有耐性有雄心、四平八稳与人为善等。
谛听的形象独特,虎头象征智勇,让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独角不仅表公断力,还能接受宇宙信息,起到护身保险的作用;犬耳代表善听,可听宇宙音频,分辨是非;龙身示为吉祥如意,为人们带来好运与祝福;狮尾象征有耐性、有雄心,鼓励人们在做事时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麒麟足表示四平八稳,寓意着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谛听的各个部位共同构成了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仿佛是宇宙间祥瑞的集合,能为人们带来诸多美好的寓意。
- 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象征着地藏菩萨的广大誓愿和深入理解,代表着誓愿。
地藏菩萨发下大愿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始终忠诚地陪伴在其身边,象征着地藏菩萨的广大誓愿。谛听能听懂一切语言,这代表着地藏菩萨对众生苦难的深入理解。在佛教文化中,谛听被视为金乔觉的信物和护身之物,见证了金乔觉的修行历程。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谛听也随之成为神兽,与地藏菩萨一起肩负起救度众生的重任。它象征着地藏菩萨对众生的慈悲与关爱,以及对实现誓愿的坚定信念。
六、谛听为何未下凡为妖
在《西游记》中,其他三位菩萨的坐骑都曾下凡为妖,而谛听却没有。这是因为谛听拥有神奇的听力,能够洞悉幕后布局之人的心机与阴谋,它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坚守在地藏菩萨身边才能更好地服务众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谛听作为地藏菩萨的坐骑,其特殊能力让它深知下凡为妖的后果。它能够听到天地间所有的声音,甚至是众生内心深处的心声。因此,它早已洞察到那些幕后布局之人的算计,作为天地间最清醒的神兽,它自然不会以身入局,去成全某些人的阴谋。
对于一心救度众生的地藏菩萨来说,谛听的这种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谛听下凡为妖,它就无法及时听到并传达众生的苦难,从而削弱了地藏菩萨拯救众生的能力。
此外,谛听若为妖必然会引发人类和妖怪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这不仅会造成无辜的伤亡,还会增加地藏王的负担。地藏王的誓言是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的目标是减轻众生的痛苦,而不是让众生遭受更多的磨难。如果谛听成为妖怪,无疑会与地藏王的宏愿相悖,违背其根本宗旨。
与其他三位菩萨的坐骑相比,谛听更像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它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作用,知道只有坚守在地藏菩萨身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众生。从谛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里,要善于洞察人心,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同时,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欲望所驱使,避免走向错误的道路,从而保持自己的初心,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