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次氯酸钠处理氨氮的机理及过程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次氯酸钠处理氨氮的机理及过程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c5.com/hbgc/wscl/10454842.html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常用于去除氨氮,其处理机理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次氯酸钠与氨氮的反应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控制pH值和投加量来优化处理效果。

次氯酸钠配成的溶液呈黄绿色,这是由于氯气溶于水所致。首先发生分解反应:

NaClO + H2O ⇌ NaOH + HClO

当pH为7时,HClO约占80%,ClO-约占20%。一般来说,Cl2、HClO、ClO-均具有氧化能力。当HClO投加到尾水中,水中存在氨氮时,会发生以下反应:

NH3 + HOCl → NH2Cl + H2O + H+ 一氯胺
NH2Cl + HOCl → NHCl2 + H2O 二氯胺
NHCl2 + HOCl → NCl3 + H2O 三氯胺

上述三个反应均是可逆反应,与pH值密切相关。逆反应会再次分解成HClO,它们都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及HClO强。但是它们在水中稳定,杀菌的持续时间长。

Cl2、HClO、ClO-称为游离性余氯,NH2Cl、NHCl2、NCl3及其他氯胺化合物称为化合性余氯。两者统称为余氯。

需氯量 = 加氯量 - 余氯量

当持续投加次氯酸钠,自由氯将会导致折点反应。HClO会氧化氯胺,进一步去除氨氮,发生反应如下:

2NH2Cl + HClO → N2↑ + 3HCl + H2O
2NH2Cl + 3HClO → N2↑ + 5HCl + 3H2O

次氯酸钠去除氨氮,控制在pH在弱碱性,消耗H+,促进ClO-电离,加快反应向右进行。

从这些方程式可以发现,氯化法除氮的关键是投加适量的NaClO。据上式计算,当NaClO投加量与氨氮的质量比(Cl/N)为3.8时,摩尔比2:3时,污水中的氨氮能够被氧化为N2,而且化合态余氯值最小,因此将该点称为折点。当C1/N比大于3.8时,所投加的氯产生自由余氯;当C1/N比小于3.8时,除氨效果不佳。

则化合余氯被氧化后,期间没有消毒作用。当没有杂质再消耗HClO时,则说明氨氮被除尽,此时的氧化效果才是最好的。尾水经过混凝絮凝、沉淀、过滤后则可采用1.0-1.5mg/L。

过量的HClO见光分解,发生如下反应:

2HClO → 2HCl + O2↑ 光照

产生的氧气以及氧化氨氮生成的氮气,会附着在活性污泥表面,增大污泥的浮力导致污泥漂浮,通过斜管沉淀池漂浮于水面上(NaClO不能太过量,同时要注意氧化氨氮水池避免强光照)。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ClO → 光照 → 2NaCl + O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