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神药?被滥用的类固醇!
增肌神药?被滥用的类固醇!
在健美圈,类固醇被一些人视为“增肌神药”,但其危害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长期滥用会增加心肌梗死和肝脏疾病风险。然而,这种药物仍在健美圈和健身爱好者中被广泛滥用,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性、全球性问题。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将合成代谢类固醇列入2A类致癌物清单。2020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关于类固醇健康风险的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滥用类固醇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倍,肝脏疾病风险增加2.5倍。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健美圈和健身爱好者们对类固醇的滥用。使用者们都有类似的画像:按医学上的标准来说,他们不胖也不瘦,但他们有另外的标准,来源于社会和文化塑造的一种“肌肉审美”,不断地寻找雄性激素能填补的肌肉缝隙。
张志有第一次听说增肌神药,是在一场商业性质的健美比赛上,在场的人几乎都用过类固醇,有人说起:“健美圈不看天赋,只比耐药性。”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将合成代谢类固醇列入2A类致癌物清单。2020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关于类固醇健康风险的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滥用类固醇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倍,肝脏疾病风险增加2.5倍。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健美圈和健身爱好者们对类固醇的滥用。使用者们都有类似的画像:按医学上的标准来说,他们不胖也不瘦,但他们有另外的标准,来源于社会和文化塑造的一种“肌肉审美”,不断地寻找雄性激素能填补的肌肉缝隙。
八年前,张志有在北京的健身房当教练,身高185厘米,体重80千克,7年健身史,有被大家公认的“好身材”,但他有更远大的目标——成为专业健美运动员。张志有称注射群勃龙后的感觉为“泵感”,负重训练时,每根肌纤维都像吸饱了液压油的钢管,膨胀感从肱二头肌向小臂蔓延。他迷恋这种感觉,从第一次到无数次,张志有增加了注射频率,剂量也从1ml、2ml到3ml。在刻板印象中,有增肌需求的更多是男性,但女性也在使用类固醇。28岁的小丽是职业健美运动员,她的声音粗犷,屈臂时,肱二头肌高高隆起,因为体脂率低,皮肤紧贴在肌肉上,每一处纹理和凸起都能透过皮肤清晰地看到。
2019年,注射群勃龙两年后,张志有觉察到身体出现一些异样:头发越掉越多,头上、背上、脸上,大大小小的脓包有二三十个,用药一年后,张志有开始考虑类固醇的危害。今年是小丽注射群勃龙的第三年,非赛季时,她每周注射两次,备赛期间增加剂量。全年不停药。注射群勃龙的第二年开始,小丽的剂量越用越大,但肌肉增长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她把被类固醇侵蚀的身体比喻成一台精密的拆解机器。肝脏这个部件最先亮起红灯,转氨酶数值在体检单上爬成过载的曲线,然后是被雄激素侵蚀成砂纸质地的声带,接着,面容生长出男性轮廓。
医生徐杰解释,类固醇属于外源性睾酮,使用后会抑制自身睾酮分泌,一旦外源性睾酮离开身体时,内分泌系统逐渐失衡,引发失眠,情绪起伏和皮肤问题。恢复不当,还会造成心脏和肝脏功能永久性损伤,过量服药可能导致死亡。没有真正的“增肌神药”,但目前,滥用类固醇药物的人却越来越多。滥用类固醇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性、全球性问题。小丽在社交平台上有近10万粉丝,几乎每天都有人私信她,问她如何训练、如何“上科技”。现在,对于这样的问题,她一律回答对方,非专业选手没必要使用类固醇。“类固醇的损伤不会在社交媒体的肌肉自拍中显示出来。”她说,很多人并不知道走上这条路,意味着什么,也根本没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据新京报报道,类固醇滥用似乎是健身健美圈内“公开的秘密”。虽然合法的渠道无法买到这些药物,在网络上,各种非法市场却一直存在药物的流通,甚至一些健身教练以教人打药作为副业。这无疑应该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警惕。类固醇滥用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供需的角度而言,类固醇属于化学合成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也不高深,一些小化工企业掌握了基本反应原理之后,其实也能生产。而需求端则要区分使用对象,专业的健美运动员与健身爱好者,不同的对象面临不同要求。
如果是专业的健美运动员,是严禁使用兴奋剂的。而对于健身爱好者而言,使用违禁药物属于自陷风险,法律并不支持普通健身爱好者的使用行为,当然也没有明确禁止。这属于个人选择的问题,但在个人选择之外依然有着公共利益的问题。兴奋剂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药物品种,其生产和销售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一些健身教练以及健身房充当药物代理,这种渠道的泛滥本身就在冲击国家药品监管的秩序,影响反兴奋剂的工作。
健美,失去了健康也就失去了美。健美领域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类固醇滥用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畸形的审美导致的非理性行为。但在改变人心之前,监管部门还需守土有责。这不仅涉及药监部门一家,同样需要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网络监管部门等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方能管住被滥用的类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