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蛇与灵芝在白蛇传年画、女娲伏羲画像石、玄武图壁画里的寓意转化
赏析|蛇与灵芝在白蛇传年画、女娲伏羲画像石、玄武图壁画里的寓意转化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及其文化内涵。蛇与灵芝作为两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白蛇传年画、女娲伏羲画像石、玄武图壁画等艺术作品,探讨了蛇与灵芝在这些作品中的寓意及其文化内涵。
白蛇传里的蛇与灵芝:转化新生
在众多与蛇相关的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白蛇传》。故事讲述了修炼成人形的白娘子为了报答前世救命之恩,嫁给了许仙。在故事中,白娘子为了救被雄黄酒吓死的许仙,勇闯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的情节,成为了中国人认识灵芝的起点。
天津杨柳青年画《白蛇传》,59.5×106.5公分,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详细创作年代不明,推估应是晚清至民初的作品。(图片下载自广东省博物馆官网粤博新闻)
虽然灵芝起死回生的功效可能有些夸大,但在无药可用时将其作为最后一搏的尝试,这种信念自古就有。许仙因灵芝恢复健康,呼应着白娘子(白蛇)历经磨难后的新生。这个萌发于南宋、成形于明末、成熟于清末民初的神话传说,在向往自由恋爱、突显民间正义的同时,也为生命注入了锲而不舍终有希望脱胎换骨的寓意。
女娲伏羲像里的蛇与灵芝:生生不息
以“人首蛇身”形象化生殖力和生命力的伏羲女娲,是另一个与蛇意象相关的神话主角。在先秦典籍中,他们分属不同的神话系统,直到西汉才被结合为配偶神,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出土自河南省南阳市唐河针织厂的西汉晚期汉墓画像石,伏羲女娲各持一株灵芝仙草面向彼此,二者的蛇尾被中间的神人用手圈住象征阴阳结合。(图片下载自央视网民俗频道)
在河南南阳地区发现的东汉早期夫妻合葬墓中,主室墓顶的伏羲女娲画像展现了他们人首蛇身的形象。女娲向前张开双臂,伏羲则右手举灵芝、左手递芝草,用身体语言表达着相互的呼唤。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将北主室墓顶
由6块石板刻成的巨幅画像(长260 × 宽92公分)
命名为“伏羲女娲高禖图”,图为其画像石拓印本。
(本图下载自: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
玄武图里的蛇与灵芝:守护平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蛇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那就是与龟合称“玄武”,作为天象中北方七宿的代表图像,象征北方的方位神与守护神。玄武与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合称“四神”或“四灵”,有镇守四方、辟妖驱邪、祛灾解厄的寓意。
唐玄宗时期宰相韩休与夫人合葬墓的墓室北壁《玄武图》壁画,展示了龟蛇首尾相接、怒目相对的形象。(图片截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手在线上推出的“韩休墓壁画虚拟展”)
从龟蛇口中呼出的云气和壁画四周的祥云均呈如意形,与灵芝成熟的形状非常相似。这种象征性的表达,体现了古人对平安与吉祥的向往。
联合国邮票里的蛇与如意:许愿乙巳蛇年
看似遥远的玄武图元素,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体现。联合国邮政管理局(UNAP)2025年发行的乙巳蛇年邮票,就融入了玄武图中“蛇的首尾相连成圆”的元素。邮票设计中,四条蛇形成的四个小圆环绕出一个大圆,其中分据南北的两条蛇还有象征“如其所愿”的如意图案,而如意图案常被视为灵芝造型艺术的另一种变形。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2025年发行的乙巳蛇年邮票,展示了蛇的首尾相连成圆的元素。(图片来自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官网)
邮票设计中,蛇身的红色代表“生命的活力”和“不断更新的能量”;四条蛇环绕成圆形象征“时间的流动”、“文化的交融”与“生命的延续”,强调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背景的百合花则象征“和平”与“友谊”。
在蛇的文化意象中看见灵芝带来的转化、生机与平安
从原始的镇宅保安、镇墓护灵,到象征创生、长生的神祇形象,再到白蛇传中由兽妖转化为人的白娘子,蛇的生肖寓意比一般想象的更为深刻。灵芝在各种慢性病患者、重症病危者及其家人朋友中,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或许现实中也只有灵芝可以穿越古今,横跨文化意像与现实需求,帮助人们在健康时保持活力,在生死之间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 李嘉慧:论中国神话传说中蛇意像的演变。古今文创,2022年第40期49~52页。
- 曾祥委:盘古探源。央视网(CCTV.com)官网民俗频道,2005年3月2日发布。
- 武玮:伏羲女娲画像砖。河南博物馆官网,2017年4月25日发布。
- 陈秀慧:南阳麒麟岗汉墓明星玉女图试析。考古学集刊第28集第132~15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
- 南阳市博物馆: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2022年10月7日发布。
- 金紫琳等:韩休墓《玄武图》壁画的保护修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73~380页,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 陈器文:玄武龟蛇双首勾环图像探赜。中兴大学文学报第27期增刊第85~120页,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10年12月出版。
- 朱存明:论中国古神话在汉画像中的表现。中兴大学文学报第27期增刊第177~205页,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10年12月出版。
- 中国农历蛇年邮票。联合国邮政管理局(UNAP)官网,2025年1月17日发行。
- 周昕(中国新闻网):专访生肖邮票设计师潘虎:蛇如何“跃然纸上”走向国际。中国经济网,2025年01月31日发布。
- 庄吉发:灵蛇呈祥迎癸巳——蛇图腾崇拜的文化意义。故宫文物月刊第359期第4~11页,201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