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被篡改的语言会改变思想,从而扭曲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被篡改的语言会改变思想,从而扭曲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的发展。从早期的《逻辑哲学论》到后期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对语言与世界的理解经历了重大转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观点。本文将通过维特根斯坦的原话和理论,探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哲学的本质、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以及知识的获取方式等话题。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与主要哲学贡献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犹太人,哲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显赫工业家族,早年学习航空工程,后转向哲学,师从罗素,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哲学家之一”。
维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以逻辑原子论解析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提出“凡不可言说者,必须保持沉默”,终结传统形而上学;后期《哲学研究》推翻前作,创立“语言游戏”理论,强调意义源于日常使用。
维特根斯坦开创语言哲学革命,前期提出“图像论”对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期转向日常语言分析,催生牛津学派。他批判哲学混淆语言用法,主张“哲学是语言疾病的治疗”,重塑现代哲学方法论。
作为哲学“天才的典范”,维特根斯坦以两套体系深刻改变思想史进程,被罗素称为“传统哲学问题的终结者”。他培养的剑桥学派主导英美哲学数十年,思想渗入维基百科条目逻辑等领域,被萨义德誉为“思想的火山”。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语言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思想?语言难道不就是一个表达的工具吗?”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维特根斯坦拿出了一块石头,要求学生称它为“索尔”,并用“索尔”进行讨论,同时要求讨论时不能再用“石头”这个称呼。
一开始,大家感到很别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逐渐忘记了“石头”这个原本词汇,开始给“索尔”赋予新的意义:有人说它像古老仪式的道具,有人认为它象征某种力量……如此等等。
尽管它还是石头,但是,不同的称呼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维特根斯坦最后说:“命名不仅描述事物,还赋予其新的意义,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式。被篡改的语言会改变思想,从而扭曲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哲学的本质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发现那些被误用的语言——被遗忘的使用方式、被压抑的意义、被固化的思维陷阱。当我们说“哲学的本质在语言中”,实则是承认:人类既是语言的创造者,亦是语言的囚徒。
世界的神秘性
世界是神秘的,世界的神秘不在于世界是怎样的,而在于世界是这样的。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说世界的神秘在于世界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理解,“世界是这样的”是指世界本身存在的纯粹事实,而“世界是怎样的”是指我们通过语言认识的世界,它包括可通过科学语言描述的具体状态、运行规律等等。
很显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世界是怎样的”,但是,我们无法通过语言描述世界存在本身。更确切地说,我们能用语言描述的,都是我们认为“是怎样的”,而不是世界本身“是这样的”,所以神秘的是存在本身。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只能描述世界中的事实,但无法触及世界存在本身。这时,我们也许就能理解他那句著名的论断:“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界限内是“世界怎样的”,界限外是“世界这样的”。
维特根斯坦进一步说:“凡是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解答“世界为何存在”,而在于学会在追问中活着,在沉默中聆听存在的回响。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信仰和迷信是非常不同的,一种是出于恐惧,是伪科学,另一种则是出于信任。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为了更好的教化苍生,或者说为了更好的组织人类。先哲们缔造出了两种神:一种是宗教的神,一种是迷信的神。宗教的神是基于信任,而迷信的神却是基于恐惧。
有时觉得宗教很神秘,因为只要一想到宗教,我们就会联想到祭司、异教徒、精神控制、清洗等等这些词汇,想想就感觉不寒而栗,敬而远之,生怕自己跟宗教沾到边。
然而,那只是我们认为的宗教罢了,大多数人对宗教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加入宗教,而是客观的说明一下宗教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宗教也没有多神秘,它只是把一些好的行为总结为教条,然后通过教条让人们生活得更加愉快,是一种基于信任的相互选择,比如提倡邻里和睦,与人和善、乐于助人等等。
知识的获取与传播
我取得知识的来源,并不仅仅是我的经验,也包括别人的经验。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我们未曾去过深海,却知道深海里的蜘蛛蟹、珊瑚、带鱼;我们未曾到过太空,却知道地球看起来也不大,像眼珠子。很多东西我们无法亲自去看、去感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经验,看得更高、更远、更深。
以前人们主要依靠文字来传承知识,而如今一句“跟随我的镜头”就能看遍全世界,而且,更加真实、更加直观。既能看深山里的鸟,也能看都市繁华的夜;既能看川流不息的车流,也能看稻田里金色的喜悦。
我们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别人的经验,也可以是别人的镜头、别人的视频、别人的图片。我们可以自己学习,也可以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也是互联网改变世界的独特方式。
知识的快速传播,认知的高速迭代,人类的脚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猛。一种认知,也许一夜之间就成了全民共识,好像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做出了选择,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谨慎,避免成为别人的工具人。
谎言的本质
说谎是一种语言游戏,像任何其他语言游戏一样,它是需要学习的。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什么谎言?什么是真相?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了自以为的“真相”之中。你以为说谎就一定要说假话么?很显然不一定,只告诉你事实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谎言。
你以为电影里,那些领导人为了民众的稳定而撒谎,仅仅只是电影情节么?我从来不那么认为。比起相信人品,我更相信人性,特别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所谓的公布真相真的是“真相”么?为什么他们要公布呢?真相怎么能轻易让大家知道呢?能让大家知道的东西,又会是什么东西呢?也许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社会在发展,谎言也在进化,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分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句话值得深思:“真正厉害的骗子,骗人时,他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