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特别的鱼类——海马
很特别的鱼类——海马
相信不少人都认得海马,头部酷似马,嘴像吸管,身被坚硬盔甲,尾部细长卷曲如钩,如此独特,但大家都未必知道它是属于鱼类。海马(Seahorse)是海龙科(Syngnathidae)的一员,同科里还有海龙(Pipefish)和叶海龙(Seadragon)等,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有一个特别的小组(Seahorse, Pipefish & Seadragon Specialist Group)为它们而设立,要保护它们的原因相信大家也猜得到,全球海马属(Hippocampus spp.)有45个物种,当中14种数据资料不足外,有接近一半(13种易危、2种濒危、1种极危)都是受威胁,滥捕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个专门保育海马计划的国际机构Project Seahorse表示,估计每年有7千万只海马被捕捞,有多达八十个国家涉及在在这个贸易中。除了滥捕的压力外,河口物种更会容易受到生境破坏、入侵物种和气候改变等多重威胁。另一个The Seahorse Trust更大胆的估计,每年有超过一亿五千五百万只海马由野外捕捉,制成不同种类的中药,需求极大。珍贵收藏品和宠物贸易分别再额外捕捞二百万只。野生海马的种群数量能否持续,绝对与我们的需求有直接关系,"没有买卖,没有杀戮!"。
香港有三种海马的记录,最常见也是颜色最多变的管海马(Hippocampus kuda),由潮间带到十多米水深处都有机会出现,我印象最深刻是鲜黄色的管海马,自在地钩著粉红色的软珊瑚上。虽然说常见,但自己廿多年在潮间带和潜水探索中,见到的次数也只有十次左右。
近年有幸到外地潜水,多了机会记录其他的海马,如外貌独特的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一如其名,全身都具有长刺。另一种虎尾海马(Hippocampus comes)外貌颇像管海马,但我遇见的个体深啡色加金黄虎斑,似乎是分辨特征。但最多潜水员喜爱拍摄的海马,一定是体形比起尾指甲更细小的巴氏豆丁海马(Hippocampus bargibanti),这种海马与柳珊瑚(Sea Fan)有著共生关系,个体颜色基本上是跟珊瑚一式一样,极佳的保护色要找它绝对不易,唯有依靠当地的潜导指引才能一窥这可爱的侏儒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