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成片开发区变身宜居之城:新江湾城的生态智慧建设
上海最大成片开发区变身宜居之城:新江湾城的生态智慧建设
在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有一个总面积约9.45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曾是空军部队江湾机场,如今已建设成为生态型、知识性、国际化的新型城区——新江湾城。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成片开发区,新江湾城以"生态、人文、宜居"为目标,全力美化社区环境,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有品质的社区"和"有活力的社区"。
打通"毛细血管"
新江湾城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规划范围东起闸殷路,南至政立路,西至国权北路及逸仙路西机场河,北抵军工路。这里曾是空军部队江湾机场,1986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批复将其交付上海市政府作为城市建设开发用地。
谈到宜居,交通便利是其中一大要素。新江湾城人气日益上涨,市民对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公建配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新江湾城路网全面贯通,杨浦区路网密度从4.8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5.08公里/平方公里,提高了3.9%,整体交通功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人文、智慧新江湾
新江湾城在宜业宜创方面,加快了政策的梳理,目前共梳理了12项涉企服务事项和15项创业扶持政策,并为企业提供了包括创业补贴、人员招聘、社保服务、培训费补贴等政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科创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2015年开始,率先探索"一口受理"窗口管理服务"程序、责任、制度、考评"四张清单,共形成174项程序清单,25项责任清单,42项制度清单和若干项考评清单。
在人文方面,新江湾城图书馆是一个集RFID智能项目、电子阅览室、智能化云平台、网上图书馆于一体的智慧图书馆,目前藏书量已达21500余册。通过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利用"上图电子资源远程管理服务系统",为居民办理"一卡通读者证",实现全市范围内通借通还。
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学校对社区居民来说,又是一个重磅的"文化福利"。社区学校突破传统运行模式,成立了全区首家民办非企的学校,同时特别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使社区学校能为社区各年龄段的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服务。
新江湾城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也是比较早的。2011年,新江湾城就被市经信委确定为全市第一批智慧城区建设试点街道,推出了宝盒速递、集付通、智慧城管、智慧气象等一系列项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街道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与居民全天候交流,倾听百姓的切身诉求。近年来,街道结合工作,开通了"平安新江湾"、"文化新江湾"两大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各类实用信息受到居民广泛关注;2015年,打造了"观潮新江湾"App平台,着眼"便民、惠民、利民"。
有温度、有品质、有活力
新江湾城除了生态环境好,也需要有温暖的氛围。因为这里的人口大多是后来导入的,从而更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新江湾城在大型社区建了社区学校和5个睦邻中心,有很多服务群众的项目。从儿童早教、幼教到学前教育,还有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的社区学校,有的是免费的,即便是收费也是公益性质。
新江湾城睦邻中心也有很多"接地气"的服务——理发、修伞、磨刀。街道把这些服务送到小区居民家门口,方便群众。街道这么做也是希望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增进联系,毕竟远亲不如近邻。
新江湾城为了打造"和谐宜居"的有品质社区,推出了"新城四季"这一文化品牌。春季是风筝节,夏季是悦读季,秋季是运动季,冬季是音乐季。新江湾城还要成为"有活力的社区"。新江湾城一带人群非常年轻。复旦大学将在今年7月将部分重点学科的师生迁移到新江湾城校区,这对新江湾城乃至杨浦发展都是一个大的契机,为今后打造科创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文明城区排头兵
新江湾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做了几方面工作:首先是定目标。不仅要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更要力争在全区走在前列。区里在新江湾城街道搞了一个生态化课题调研,调研报告已经初具规模,从整体上、系统上让新江湾城生态做得更好——无论是营造绿色环境、垃圾分类还是节能减排。——力争把新江湾城打造成更好的生态社区。
第二个是建机制。"我们一手抓长板。今年要打造'一街一景',使新江湾城一些大的道路都有自己的味道和特色。"李铭举例说,江湾城路如今成了上海有名的"樱花大道",每年春季很多市民慕名而来拍照留念。"有的道路种了红枫,这样到了秋季就很漂亮。"李铭强调,新江湾城的绿化要四季都有可以欣赏的风景。
另一方面,新江湾城要补短板。例如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出现了非法出租和经营的现象。对此,新江湾城街道在今年进行了重点薄弱区域的整治。
第三个就是靠大家。"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李铭表示,街道发动全城居民积极维护自己的美丽家园,希望生态、环保的理念入小区、入楼组、入家庭,关键是进入每个居民的心。"我们5月将成立一个公益联盟,举行系列活动,如公益爱心跑、慈善捐、义诊队、文化场等,既为群众服务、又吸引更多居民志愿者参与护河和护绿等工作。"李铭说,文明创建靠大家,最终也能"惠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