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谣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学起来
心肌梗塞如何自救?破解4大谣言!心肌梗塞3招急救学起来
冬天寒流来袭,心肌梗塞案例随之增加,网络充斥各种「心肌梗塞自救」信息,但许多错误行为不仅无法救命,更可能延误救援时机。本文为您破解心肌梗塞自救的4大谣言,同时教您心肌梗塞正确急救的3种方法。
心肌梗塞自救谣言1:大力咳嗽
心肌梗塞自救谣言提及:「首先不要惊慌,要不停咳嗽,用力的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气。」
这种称为「咳嗽心肺复苏术」(Cough CPR)的流言,不仅在国内传播甚广,在国外也曾经流行一时;理论上,大力咳嗽会让胸部压力上升,维持血液流动,因此,若是意识清楚,且反应正常的人,可能可藉由大力咳嗽,让血液继续流向大脑,延后意识丧失时间,或让心律不整(Arrhythmia)有机会恢复。
不过,心肌梗塞和心律不整不同之处,在于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脏仍可正常跳动、泵血,所以大力咳嗽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并无立即帮助;除非心肌梗塞症状引发心律不整或心臟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大力咳嗽才可能派得上用场,但前提是患者还要保有意识,且能分辨自己有无心律不整的状况,否则帮助不大。
因此,卫生福利部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皆曾严正表示,民众感觉心肌梗塞时,不应将「大力咳嗽」视为自救方式,反而延误黄金抢救时间。
当患者发觉不适且失去意识前,正确做法仍应尽快拨打119或请求旁人协助。
心肌梗塞自救谣言2:拍打手肘内弯
此流言声称:「根据中医理论,拍打手肘内弯处的心包经,可以疏通气机,将堵住血管的斑块打通,就能解除心肌梗塞的危机。」甚至还有不少影片示范该如何进行此自救法。
然而,据卫福部保健辟谣专区说明,不论中医或西醫都不认同此法,临床上也未有以此方式法救助心肌梗塞病患的案例。
心肌梗塞自救谣言3:领带捆绑、缺血适应法
曾有媒体报导「万一遇到身边的人发生心肌梗塞,靠一条领带、一只襪子就可以抢救」,一发布后引起各方哗然,连卫福部、中华民国心脏学会与台湾急诊医学会等政府与官方组织皆严正驳斥此论点,并强制要求发布单位下架以免民众误信。
医界表示,心脏病急症中最常见的心肌梗塞、主动脉剥离和肺栓塞,都無法靠謠传的以「领带捆绑」、「缺血适应法」打通阻塞之冠状动脉和缺血的心肌,仍应紧急送医急救为上上策!
心肌梗塞自救谣言4:舌下锭、阿斯匹灵可自救?
您可能耳闻,「心肌梗塞时若服用舌下锭(硝酸甘油)或阿斯匹灵(Aspirin)能够缓解胸痛症状」之谣言;然而,这些药物不仅药效不同,同时服用更具有风险。
舌下锭其实是硝酸甘油药物,主要功能是让血管扩张,阿斯匹灵则是抗血小板药物,可阻止血小板聚合产生血块。就心肌梗塞的病理而言,2种药物的确都能缓解症状;然而,在服用之前,必须先确认是心肌梗塞引起的不适感。
若患者血压较低,一旦擅自服用舌下锭,可能会造成血压过低而昏厥;误把主动脉剥离(Aortic dissection)或其他出血症狀当作心肌梗塞的患者,服用阿斯匹灵则可能产生致命性的风险。
一般來說,使用舌下锭的患者通常都曾有心绞痛症状,经医师开立舌下锭作为症状发生时的緩解药物。若你也懷疑自己有心血管疾病或相关风险,建议應先至医院进行完整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检查,不仅能让及早治疗,也将在心肌梗塞来襲时,能即时自救不遺憾。
一般來說,使用舌下锭的患者常伴隨心绞痛症状,醫師才會開立舌下锭,作為症狀發生時的緩解藥物。若您也懷疑自己有心血管疾病或相关风险,建议仍應先至医院进行完整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检查。
在醫護人員到來前,應先為心肌梗塞患者施行CPR。
心肌梗塞急救这3招才正确!
「知识就是力量」,养成关注心脏健康的习惯与知识,才能避免自己或亲友发生心肌梗塞时措手不及或误信迷思。
若怀疑自己或身边亲友有心肌梗塞发作的紧急状况,或出现胸口感觉被压迫、胸痛的疑似症状,请立即暂停任何活动,并参照以下3种方式进行紧急施救:
- 让患者坐下或保持平躺,确认有无心跳与意识
- 立刻拨打119或请旁人协助呼叫救护车
- 患者失去意识时应紧急进行CPR或使用「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急救。
由于心肌梗塞的成因为冠状动脉堵塞,并不会因为原地休息,或用上述3种自救法就能自行好转,唯一方式就是立即送到医院进行心导管手术,或搭配药物治疗;因此,把握救援黄金时间相当重要。
若身边正好无人可协助或自身已发病,建议应立即以手机开放定位系统并拨打119求救,且尽快至明显标示场所或人流较多之处等候救援。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