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仙”有什么不同?古老字形揭开秘密,原来两者概念不一
“神”与“仙”有什么不同?古老字形揭开秘密,原来两者概念不一
在中华文化中,“神”与“仙”常常被并提,但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让我们从历史和文字的角度,揭开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谜题。
我们平时提到天上掌握神通的人物时,总是用“神仙”二字潦草代指。其实,这些神仙的分类非常繁杂。就像天底下的人一样,虽然都称之为“人”,但有人是百姓,有些是官员,还有皇帝……
不只是神仙分类,就连“神”、“仙”这两个字,其含义也是天差地别。
“神仙”在哪里?
历史上,我们熟悉的“最早修仙者”应该是秦始皇。在嬴政率领秦军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他便觉得自己已经是君权神授的天子。既然他的天子是上天授予的,自然也要做到“与天齐寿”!
在“历史”上,能够与秦始皇拥有同一个梦想的,恐怕就是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了。虽然从现在看来,想与天同寿,完全就是痴心妄想。能活到八十岁就已是不易,能活一百岁那都得“天赋异禀”。
但在古代,因为古人认知有限,再加之民间神话的流传,很多人都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尤其在秦朝时期,民间突然兴起了修仙练道。
民间有不少“术士”,他们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砸碎,然后放在炉子中反复烧制,竟发现一种亮闪闪的“仙丹”。
当然,这些仙丹大都是硬的,比石头还硌牙。如果现代人看到后,肯定就知道这是从铁矿石中练出了小铁球,不硌牙才怪。好在这些小铁球、小铜粒吞到肚子里并不致命。
身为皇帝的嬴政,自然看不下去这些硬到硌牙的“丹丸”,那这群术士有没有练出软一点,能吞咽的丹丸呢?一开始,是非常困难。但随着炼丹的人变多,实验次数增加,有人居然从朱砂中炼出了水银。
这种丹药看上去就很好看,关键还软,吃下去也不像铜铁那般冰肚子,而是暖暖的。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这是“仙气”,正在滋养全身的七经八络,可以延年益寿。
接下来事情,估计大家都能猜到。嬴政为了长生不老,开始在民间搜罗各方术士,然后将其聚集在咸阳,为其炼丹熬药。他本想着越吃越长寿呢,结果越吃越拉胯。
最后,他也反应过来,这些丹药都是骗人的,一怒之下,将满城术士全部斩杀。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术士,便转变口风,说:神仙靠的是天赋,是机缘,吃药不是不行的。
为了寻找神仙,嬴政便想最后一次巡游东海……
“神仙”怎么来的?
咱们知道嬴政死在寻找神仙的半路,但嬴政自己不知道,他听人说东海有三座仙山,运气好能碰到神仙。结果沿着东海走了一圈,别说神仙了,就连只成仙的动物都没看到。
在这种绝望悲愤下,嬴政一命呜呼,给秦朝留下一个烂摊子。胡亥登基后,没过多久,天下便开始大乱,大家别说追求长生了,光打仗就耗尽了全部精力。
这段时期的“神仙”之说逐渐没落,直到汉朝建立。在汉朝初期,有那么一部分能人异士,对长生十分痴迷,整天不干事,只知道修仙。
在这样稳定的环境下,“神仙”之说开始得到大范围传播。我们现在接触到大部分神仙之说,大都出自汉人之手。一些颇有家资的汉朝人,闲着没事儿,就带上锅碗瓢盆往深山老林里面钻,休养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后,在深山老林休养的肤白貌美后,逢人就称山间有“神仙”,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仔细想想,凡是敢入山修行的,大都是有几个闲钱的。而且在山野中,没有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吃的好,穿得暖,保养得好点是正常的。
而有些“术士”发现其中玄妙,他们也来到深山之中“修行”,每隔一段时间就下山走走。逢人就装神弄鬼,说自己在山中见到了神仙。而且有一部分术士,会采集山中草药炼制成丹药,有些许医用价值。
这些吃了“丹药”,身体有所好转的百姓,自然就沦为其信徒。时间一久,有些人便创建一些“教派”,为了加强可信度,还编写了很多“神仙”的书籍。
首先,他们将老子奉为道教始祖,还对道学进行各种改编,又将山海经的民间史料进行杂糅。甚至在他们的描述下,炎帝都变成了半人半兽的模样。为了让这些神话传说更可信,他们又将“神”和“仙”分别为做了定义……
“神”和“仙”的区别
后世修仙之人,他们发现西周时期的“神”字有祭祀的含义,左边像三根柱子托举着贡品,右边则是祭祀的石台。因此,他们便将需要祭祀的神仙称之为“神”。这也就是“封神榜”的来源。“神”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只能祭祀,普通人根本成不了。如果想成为神仙,那就要通过自身努力,比如像哪吒和杨戬那样,得在武王灭纣这样的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然后在封神台,接受道教三祖的封赏,最后才能上天做“神”,接受万民的祭祀。
既然“神”是最至高无上的生灵,那“仙”又作何解呢?“仙”的左边是个人,右边则是一个“小人”,正在用尽全力,将压在自身的重物托举起来,仿佛要冲破障碍。这便是仙的定义,代指那些苦心修炼,靠自身努力,逐渐打破屏障,获得飞升的修士。
这时候,有人可能不太理解了。左边已经有一个人了,为什么右边还要再加一个“小人”呢,究竟谁在修仙?那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修仙”之道接触较少。
在古代,修仙之人认为肉体凡胎是不能上天封神的,最后接受封神的是自己的元婴,类似于灵魂一类的东西。
他们认为修行圆满后,身体会遭遇一场大灾,然后在濒死的状态下领悟大道奥妙,从此羽化飞升,完成蜕变。因此,“仙”比“神”低一级,类似于天界的“考生”。
后来,为了简化字体,他们发现这些修仙练道之人特别喜欢深山老林,其洞府也都在灵山深谷中。为此,便将右边改为一个山字,并将这些修行之人称为“山人”。
虽然汉朝时期,神仙学说已经算是成型了,但真正发扬光大,还要数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段时期,因为朝廷疯狂打压佛教,这让道教得到长足发展,并诞生了吕洞宾、铁拐李等以凡人之躯修为正果的神仙。朝廷发现这些神话学说有助于安抚百姓,便默许了道教的存在,有时候还会亲自下场参与传教。
虽然从现在看来,神仙都是虚构出来的,但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是莫大的精神寄托。就像最近爆火的哪吒,虽然大家都知道上天入地是假的,但他敢于反抗强权的精神,是经久不衰的。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