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的“蛇年神话”破灭:A股“玄学炒股”的魔幻现实
葫芦娃的“蛇年神话”破灭:A股“玄学炒股”的魔幻现实
年底将至,A股市场的炒作也变得愈发魔幻。最近,医药公司葫芦娃(605199),因为与即将到来的蛇年有着“葫芦娃大战蛇精”的奇妙联系,竟然上演了一出“七连板”的神话。然而,随着股价的连续跌停,这场“玄学炒股”的泡沫似乎正在迅速破灭。
葫芦娃药业,一家主营医药流通业务的公司,因其名字与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大战蛇精”情节相呼应,被市场赋予了“蛇年概念股”的光环。
自11月26日起,葫芦娃的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期间收获7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到94.89%。投资者们戏称“七个娃,七个板”。
然而,好景不长,12月5日,葫芦娃开盘仅1分钟便跌停,市场情绪急转直下。
12月5日收盘,葫芦娃的股价为22.64元/股,跌幅10.02%,成交量17.64万手,成交额4.01亿,主力净流出1.09亿元。因日跌幅偏离值达7%的证券的原因登上当日的龙虎榜。
12月6日,葫芦娃开盘即跌停,报收20.38元,跌幅达9.98%,主力净流出3703.15万元,市值蒸发至81.54亿元。
根据葫芦娃发布的风险提示,截至2024年12月5日,公司静态市盈率为85.06,滚动市盈率为80.25,市净率为7.84,远超过医药制造业的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28.10,滚动市盈率27.92,市净率2.74。
这些数据,无疑揭示了市场的非理性。
葫芦娃的股价暴涨,与公司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是市场情绪的非理性宣泄。而随着监管层的关注和公司发布异动公告,市场热情骤降,其股价迅速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葫芦娃药业,一家主营医药流通业务的企业,与“蛇”并无实际联系,公司致力于儿童药领域,拥有“葫芦娃”、“葫芦爸”、“葫芦妈”等品牌矩阵。
2024年前三季度,葫芦娃的营业收入为11.94亿元,同比下降6.59%;净利润8388.55万元,同比增长8.24%。然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8.19%,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5.00%,显示出公司业绩的不稳定。
这样的业绩表现,显然无法支撑股价的疯狂上涨。
在研发投入上,葫芦娃似乎也在走下坡路。2022年研发费用1.06亿元,2023年降至0.9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仅为0.57亿元,预计全年研发费用可能再度下滑20%。
与此同时,公司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登上国家药监局不合格药品名单,消费者投诉不断,严重损害了公司形象。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股价异动期间,葫芦娃的第三大股东杭州中嘉瑞管理合伙企业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34.1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34%,套现6228.65万元。这一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高位套现,或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缺乏信心的表现。
A股市场对“生肖行情”的炒作由来已久。每年年末,投资者都会寻找与来年生肖相关的股票进行炒作,期望“讨个好彩头”。然而,这些炒作往往缺乏基本面支撑,持续性较差,最终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社交媒体的发酵能力让一些毫无逻辑的概念也能引发市场的狂热,致使市场长期浸淫在“玄学炒股”的气氛中。葫芦娃的“蛇年神话”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故事,更是A股“玄学炒股”现象的一个缩影。
在这种气氛之下,市场上那些质地好的上市公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质地差的公司反而热闹非凡,严重扭曲、背离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
保持理性,关注公司基本面,不被市场情绪裹挟。朋友们,跟风炒作的时代要彻底结束了,有必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持仓。
“玄学炒股”风险巨大,当泡沫破裂,留下的只有投资者的泪水和市场的一地鸡毛。
让我们以葫芦娃的故事为鉴,远离“玄学炒股”,拥抱价值投资。毕竟,市场的喧嚣终将过去,而价值的光辉,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