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了解足底筋膜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方法和常見問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了解足底筋膜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方法和常見問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ketime.com/medical-care/what-is-plantar-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是常见的足部疼痛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足底疼痛,特别是在早晨第一步时最为明显。本文将详细介绍足底筋膜炎的成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什么?

足底筋膜炎也称为筋膜病(英文:Plantar Fasciitis)是最常见的足部疼痛疾病之一,它是由足底筋膜的退化性变化引起的,主要特征是足底疼痛,特别是脚跟部位。足底筋膜是一条位于足底的坚韧纤维带,连接脚跟骨(跟骨)与脚趾,起到支撑足弓和吸收行走时冲击的作用。当足底筋膜过度负荷或长期受压,会导致其发炎、撕裂甚至退化,进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早晨第一步时最为明显,尤其是在休息后,可能是刺痛或钝痛。研究显示,这种情况更常见于40-60岁的女性和跑步者。

足底筋膜炎的成因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成因通常是过度使用或足部压力过大,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包括以下几点:

  1. 过度活动
  • 长时间站立、跑步、跳跃或其他高冲击运动会增加足底筋膜的压力。
  • 跑步者和舞蹈员是高风险群体。
  1. 足部结构异常
  • 扁平足或高足弓会改变足底筋膜的受力分布,导致压力集中。
  • 不均衡的步态或行走方式也可能是诱因。
  1. 穿着不适合的鞋子
  • 缺乏足弓支撑的鞋子(如平底鞋或高跟鞋)会加重筋膜的负担。
  • 硬底鞋或鞋跟过硬的鞋子也可能引发问题。
  1. 年龄与体重
  • 年龄增长会导致筋膜弹性降低,增加患病风险。
  • 超重或肥胖会给足底筋膜带来额外压力。
  1. 其他相关疾病
  • 某些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痛风)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
  • 足底筋膜退化与慢性过劳有关。

足底筋膜炎的常见因素

风险因素
细节
年龄
最常见于40-60岁,特别是女性。
运动
长距离跑步、芭蕾舞、健美操等高压力活动。
足部力学
平足、高拱或异常行走方式增加压力。
肥胖
过重增加足底筋膜的压力,特别是BMI>27 kg/m²的个体。
职业
工厂工人、教师等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特别是在硬表面上工作。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患者通常报告早晨第一步时的刺痛,这种疼痛位于脚底近端内侧表面,随活动可能稍有缓解,但一天结束时可能加重。疼痛通常是非放射性的,检查时会发现脚跟前部内侧的足底筋膜插入点压痛。风扇测试(Windlass test)具有100%特异性,但敏感性仅32%,阳性似然比为1.47,常用於辅助诊断。研究显示,麻木感(paresthesia)不常见,疼痛可能在活动后暂时缓解,但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主要表现在脚底,特别是脚跟部位。常見的症狀包括:

  1. 脚跟疼痛
  • 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脚跟第一步时疼痛最明显,活动后疼痛可能缓解。
  • 疼痛通常呈刺痛或灼痛感。
  1. 活动后疼痛加劇
  •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后,疼痛可能加重。
  1. 压痛点
  • 脚跟底部靠近足弓处通常会有明显压痛感。
  1. 僵硬与不适
  • 足底可能感到僵硬,尤其是早晨或久坐后。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檢查,但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使用影像學檢查確定診斷。診斷方法包括:

  1. 病史詢問
  • 醫生會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嚴重程度以及是否與活動相關。
  1. 體格檢查
  • 通過按壓足跟處,檢查疼痛點及足弓形狀。
  • 評估步態及足部活動範圍。
  1. 影像學檢查
  • X光片:可排除骨刺或其他骨骼問題。
  • 超聲波或 MRI:可檢查筋膜是否發炎或撕裂。

診斷主要基於臨床病史和體檢,無需常規影像學檢查。但對於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且治療無效的病例,可考慮超聲(厚度>4.0 mm,OR=105.11,95% CI 3.09-3,577.28,P=.01,顯示回聲減弱)或MRI。X光檢查可能顯示跟骨骨刺,但這並非病因,僅作為參考。超聲和MRI可用於排除其他病症,如脂肪墊挫傷、跟骨骨折、後跟囊炎或神經卡壓綜合徵。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目標是減輕疼痛和改善功能,足底筋膜炎多數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緩解。初始方法包括休息、拉伸腳和腳踝的運動(如小腿拉伸和足底筋膜拉伸,每次保持10秒,重複20次每隻腳),以及穿戴厚底、緩衝鞋墊或定制矯正鞋墊。夜間支具可保持腳部屈曲,幫助減輕早晨疼痛。對於持續的病例,可考慮物理治療、皮質類固醇注射(注意肌腱斷裂風險)或體外衝擊波療法(實驗性,低風險,非侵入性)。研究顯示,約75%患者在12個月內自發緩解,約5-10%需要手術(如跟腱切開或部分足底筋膜釋放),但手術結果不一,癒合可能需要數月至近一年。

以下是常見的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1. 保守治療

  • 休息與減少活動
  • 降低過度負荷,避免長時間站立、跑步或跳躍。
  • 冰敷
  • 每次冰敷 15-20 分鐘,每天數次,有助於減輕炎症與疼痛。
  • 止痛藥物
  • 非處方抗炎藥(如布洛芬或雙氯芬酸)可短期緩解疼痛與炎症。
  • 伸展與按摩
  • 伸展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有助於增加柔韌性,減少疼痛。
  • 使用按摩球或水瓶滾動腳底可放鬆筋膜。

2. 矯正與支撐

  • 矯正鞋墊
  • 使用足弓支撐鞋墊或定制矯形鞋墊,能有效減輕足底壓力。
  • 穿著支撐性鞋子
  • 避免平底鞋和硬底鞋,選擇具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運動鞋。
  • 夜間支具
  • 夜間佩戴支具可輕微牽拉足底筋膜,減輕早晨僵硬。

3. 物理治療

  • 專業物理治療
  • 物理治療師可指導專屬的筋膜伸展和肌肉強化運動。
  • 超聲波或電療
  • 先進物理治療設備可促進筋膜康復。

4. 侵入性治療

侵入性治療適用於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 注射治療
  • 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如類固醇)可快速緩解炎症,但需謹慎使用。
  • 富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有助於修復受損筋膜。
  • 衝擊波治療
  • 使用高能量聲波刺激筋膜修復,是近年來的熱門治療方法。
  • 手術治療
  • 極少數患者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筋膜來緩解壓力,但僅在其他治療無效時考慮。

足底筋膜炎的預防方法

預防足底筋膜炎的關鍵在於減少足部壓力並改善筋膜的柔韌性與支撐能力。以下是一些實用的預防方法:

  1. 穿著支撐性鞋子
  • 避免長期穿著平底鞋或高跟鞋,選擇舒適、有足弓支撐的鞋子。
  1. 維持健康體重
  • 減少足部的承重壓力。
  1. 正確運動方式
  • 運動前充分熱身,並避免過度運動。
  1. 定期伸展足底筋膜與小腿肌肉
  • 每天進行伸展運動,保持筋膜柔韌性。
  1. 避免長時間站立
  • 若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建議使用抗疲勞地墊或穿著舒適鞋墊。

足底筋膜炎的常見問題

1.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由於足底筋膜(足底的一層結締組織,負責支撐足弓)發炎或微小撕裂而引起的疼痛狀況。通常疼痛集中在腳跟或腳底,尤其是早晨剛起床或長時間休息後首次站立時。

2. 足底筋膜炎的常見症狀是什麼?

  • 腳跟疼痛:通常集中在腳跟內側,可能向腳底延伸。
  • 晨間疼痛:早晨起床時疼痛最明顯,活動後可能有所緩解。
  •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加重:久站、久走或跑步後疼痛惡化。
  • 壓痛點:腳跟底部或足弓處可能有觸痛。

3. 足底筋膜炎的常見原因是什麼?

  • 過度使用:如長時間跑步、跳躍或行走。
  • 不當的鞋子:鞋底緩衝不夠、支撐不足或穿高跟鞋。
  • 足部結構問題:扁平足、高足弓或步態異常。
  • 體重過重: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 年齡因素: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此問題。
  • 突然改變活動量:例如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頻率。

4.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 選擇合適的鞋子:穿著支撐足弓的鞋子,避免平底鞋或高跟鞋。
  • 控制體重:減少足底筋膜的壓力。
  • 運動前熱身:特別是足底和小腿肌肉的拉伸。
  • 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突然增加運動量。
  • 使用矯正鞋墊:特別是有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
  • 注意地面條件:避免在硬地面上長時間站立或運動。

5. 足底筋膜炎多久可以痊癒?

  • 輕微病例:通常幾週到幾個月內可以改善。
  • 慢性病例:可能需要6-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 恢復速度取決於治療是否及時、是否遵循醫囑,以及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

6. 足底筋膜炎會復發嗎?

如果未改善誘因(如不合適的鞋子、過度使用、體重過重等),足底筋膜炎可能復發。因此,治療後仍需注意預防措施。

足底筋膜炎雖然常見,但如果及時進行適當治療和保護,大多數患者可以完全康復並恢復正常生活。然而,若長期忽視症狀,可能會導致慢性疼痛或其他足部問題。關鍵在於關注足部健康,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預防復發。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獲得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