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蝉鸣盛夏:18首咏蝉古诗词,感受炎炎夏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蝉鸣盛夏:18首咏蝉古诗词,感受炎炎夏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6/15/11731032_1128912578.shtml

夏日的舞台上,蝉是那位最动人的歌手。当炽热的阳光洒落,它用独特的旋律将夏日的繁华演绎得如诗如画。那声声鸣叫,像是为热烈的夏日谱写的赞歌,让人沉醉于无尽的热情与欢畅之中。让我们静下心来,赏读十八首描写蝉的古诗词,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评析:以蝉的高洁品格自喻,可见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不屈的品格。通过“居高声自远”的描写,展示了蝉的清雅与高远,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注释

  •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此处借指蝉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 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
  • 疏桐:繁茂而枝干分披的梧桐。
  •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 藉(jiè):凭借,依靠。
  • 秋风:语意双关。暗指帝王的权势。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评析:此诗通过描写牧童捕蝉的瞬间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乐趣。诗人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一个动态的画面,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那个寂静而富有生机的夏日午后。

《画蝉》

唐·戴叔伦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评析:以简洁的语言,写了蝉的形象与习性。首句“饮露身何洁”展现了蝉的清洁自持,次句“吟风韵更长”则传达了蝉鸣声的悠长与悦耳。第三句“斜阳千万树”以宏大的背景衬托出蝉的渺小,却又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切体悟。最后一句“无处避螳螂”幽默而深刻地揭示了蝉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与无奈,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闻蝉》

唐·杜牧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评析:此诗以“新蝉”之声为触媒,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新蝉忽数声”与“故国行千里”相互呼应,形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蝉》

宋·朱熹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更赖金风送,时惊玉露坠。

评析:以清新脱俗的手法,写了蝉鸣与秋风、玉露相互交织的秋日景象。诗中的“高蝉多远韵”与“茂树有余音”相得益彰,表现了自然界中和谐而美妙的声音世界。同时,“更赖金风送”与“时惊玉露坠”的描写,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充满诗意的秋日画卷。

《蝉》

宋·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评析:这首诗通过描写高树上蝉鸣声的悠扬,以及这种声音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共鸣,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愁绪。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忧愁,还推己及人,认为听者也可能感受到同样的情绪。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短短四句,却韵味无穷。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评析:此诗将个人身世之悲与蝉的哀鸣相结合,抒发了身陷囹圄的忧愤之情。通过“西陆蝉声唱”与“南冠客思深”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闻蝉感怀》

唐·贾岛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评析:以蝉鸣为引,抒发了诗人的感伤与怀念。蝉的突然鸣叫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而当友人来告别时,诗人更是将心中的悲伤分作两份,既为蝉的鸣叫而伤感,又为友人的离去而悲痛。

《风蝉》

唐·贾岛

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评析:这首写了蝉在风中持续鸣叫的情景,体现了蝉对于夏日的坚守和生命力的顽强。贾岛用蝉鸣象征离乡人的孤独和寂寞,与自然环境的喧嚣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土的思念。诗中“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了极致,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凄凉。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唐·戴叔伦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
荡摇清管杂,幽咽野风传。
旅舍闻君听,无由更昼眠。

评析:通过蝉鸣的描写,表现了夏末时节的炎热与孤独。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环境的描述中,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诗首句,不仅写了夏末的炎热,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评析:这首诗借咏蝉来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之慨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也寄托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六月三日夜闻蝉》

唐·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评析:写了初夏夜晚的宁静与蝉鸣的初起,捕捉了荷香、柳动、微月和新蝉的和谐画面。诗中透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昔的怀念,同时以“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的疑问,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遐想空间。整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蝉》

唐·陆龟蒙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评析:以蝉为象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见解。全诗通过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描述,暗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诗人以清新简炼的笔触,勾勒出了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评析:写了苏轼在夏日乡村的闲适生活。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乱蝉衰草小池塘”和“翻空白鸟”等,传递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而“又得浮生一日凉”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夏日清凉的享受,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评析:船行水上,景色空阔悠远,阴霞阳景交织成一幅动态画卷。蝉噪与鸟鸣在静谧中更显清脆,更添山林的幽静。最后一句道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旅途疲惫的感叹,令人回味无穷。全诗写景细腻,抒情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新蝉》

唐·刘兼

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
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
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
只知送恨添愁事,谁见凌霄羽蜕功。

评析:以蝉为意象,写了蝉在夏末秋初之际的活动。捕捉了蝉鸣秋风、翅翻露香的瞬间,同时借蝉的蜕变象征人生的变迁。诗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于生命变迁的深刻体悟,简洁而富有哲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评析:这是辛弃疾的经典之作。表现了词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深热爱,明月清风,鹊鸣蝉唱,画面清新宁静。稻花香气,蛙声阵阵,透露出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和谐。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体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评析:苏轼对初夏景致的细腻描写。绿槐高柳与新蝉构成宁静的画面,薰风轻拂如入琴弦,窗下水烟袅袅,棋声扰人清梦。微雨后小荷翻舞,石榴花红如火,女子纤手弄清泉,水珠破碎又圆。全词简炼而生动,描写了初夏的宁静与生机,富有生活情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