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静压模具技术助力碳化硅陶瓷成型
等静压模具技术助力碳化硅陶瓷成型
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加速产业化的背景下,碳化硅陶瓷凭借其高硬度、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成为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然而,其成型工艺的复杂性一直制约着产业发展。近年来,等静压模具技术的突破为碳化硅陶瓷粉体成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高精度、低成本方向迈进。
等静压模具
碳化硅陶瓷成型的技术挑战
碳化硅粉体具有颗粒硬度高、流动性差等特点,传统干压成型易导致坯体密度不均,烧结后产品易出现裂纹或变形。而等静压成型通过 360° 均匀加压,可显著提升坯体致密度和均匀性。数据显示,采用等静压工艺的碳化硅陶瓷密度可达理论值的 98% 以上,抗弯强度提升 15%-20%,有效满足高端器件的性能要求。
等静压模具
等静压模具的创新突破
为适应碳化硅陶瓷的特殊需求,模具设计需攻克三大难题:高压环境下的密封性、耐高温材料的选择、以及复杂形状的适应性。国内企业通过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的协同创新,研发出多层复合模具结构。例如,海得实科技开发的碳化硅专用模具,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内衬与柔性高分子包套相结合,在 400MPa 高压下仍能保持稳定,同时通过优化流道设计实现异形坯体的精准成型。
工艺优化推动产业升级
在实际生产中,等静压工艺与烧结技术的协同优化成为关键。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商通过采用智能等静压系统,将碳化硅基片的良品率从 65% 提升至 89%,单批次生产周期缩短 40%。该系统集成的压力 - 温度联动控制模块,可根据粉体特性动态调整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 “过压致损” 与 “欠压疏松” 的矛盾。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随着碳化硅产业规模的扩大,等静压技术正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化,通过 AI 算法实现工艺参数的自主优化;二是绿色化,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环保模具材料。业内专家指出,等静压技术的普及将加速碳化硅陶瓷在 5G 通信、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进程,预计到 2027 年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
结语
在材料科学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等静压模具技术为碳化硅陶瓷产业突破瓶颈提供了关键支撑。以江苏海得实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正通过持续研发推动技术迭代,助力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碳化硅陶瓷有望成为 “新基建” 时代的重要战略材料。